王伟明委员:发展大豆食品,引导大豆产业与中医药等产业融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黑龙江省委会副主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王伟明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发展大豆食品产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会发言。他认为,大豆的营养保健价值尚未得到重视,国内大豆功能食品较少。
王伟明提到,日本已经有计划地推动和扶持作为大豆发酵食品的纳豆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儿童营养午餐。而中国居民对大豆丰富的营养和功效缺乏现代认知,食用大豆制品与慢病预防、“治未病”的关联理念尚未形成,其在“富贵病”防控及全民健康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王伟明通过在市场调研发现,国内大豆功能食品研发成果较少,市场上缺乏品质与口感俱佳的科技型、健康型、主食化的现代大豆食品。
针对这些问题,王伟明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联合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制定符合不同地区的大豆食品营养发展计划。建立覆盖全国大豆主产区的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为研发、生产、消费等提供实时咨询服务;从全民健康工程战略的高度,搭建大豆食品官方科普教育平台,组织专业人员对大豆进行全面信息收集,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与媒体报刊的作用,有效普及大豆营养常识,引导教育国民正确消费大豆食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央视等媒体进行公益宣传,使全民系统科学地认识到包括发酵类在内的大豆食品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大豆食品开发者合理利用中医药、林下果蔬等自然资源,不断增加大豆食品的经济附加值。
第二,对大豆食品研发予以重视。将大豆食品精深加工作为振兴大豆产业、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对大豆功能性食品关键技术予以特别支持,例如,对大豆多肽、磷脂、低聚糖、异黄酮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构象与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型保健品。目前,大豆经发酵后的营养价值、食养功效、菌群作用机制是世界科研的新热点,可成立大豆食品发酵学术专业委员会,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第三,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型、健康型大豆食品落地。鼓励科研院所创新开发一批符合健康观念、作用机制明确、产品形式时尚、满足市场需求的大豆功能食品,并将其作为重点项目给予扶持,走出“有营养、想吃,但不好吃、不方便、不安全、买不到”的发展窘境。推动我国大豆食品向营养精细化、产品功能化、定位高端化、延伸链条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建设大豆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引导大豆产业与中医药产业、发酵产业、健康产业等进行交叉融合,集成优势资源要素,加强大豆在食养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园区内培育新型大豆功能食品研发机构,设立专用生产线;加强大豆食品精深加工,加快大豆食品产业向营养健康转型,打造一批以改善健康为诉求的大豆食品企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创造更多消费需求和经济价值,全面推进传统大豆食品产业升级。
第五,联合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与科技部等多部门共同实施大豆食养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行动。大豆营养丰富,既适合大中城市、也适宜贫困落后地区,是真正具有普惠性的大众健康食品,应该成为饭桌上的主角,承担起改善国民营养的重担。应加强学校对教师、社区对家长、教师家长对学生的食育工作,将大豆食养进校园与学生营养餐相结合,充分发挥营养功效;支持“健康厨房”建设,为营养餐制作相对标准化的大豆营养食品,为各类食堂提供更多优质大豆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