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钱锋委员: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
如何保证“双一流”建设方案能够平稳有效地实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认为,科学的评估和管理是关键。为此,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提案,建立健全评估体系,科学合理评估“双一流”建设和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是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
提案指出,“双一流”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和科技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方面尚显不足,形成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多,对全国高校综合改革的引领作用尚不显著。
同时,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双一流”建设在过程管理中尚未制定完善的实施办法或细则来指导每个阶段的工作;在评估管理中,尚未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价办法,缺乏评估体系的指导,导致一些高校对未来建设方向产生疑问。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公开化、过程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体现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公平、公正、高效、规范。建议建立专门的公开网站、网页,及时公布和更新“双一流”建设的相关信息;明确并公开“双一流”建设中申请遴选、财政支持、过程管理、评估方案等管理办法;公开与“双一流”建设相关的政府及高校总结报告;公开政府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
“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摒弃以往过于关注科学研究、“帽子”人才、论文专利等倾向,指标设计要注重“点”“面”结合。
“点”的考察,要突破体制与机制性障碍,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首要位置;要重点围绕学科、学科群、交叉学科建设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要关注原创性、突破性研究,关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关注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关注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面”的考察,要通过一般性、定量化指标的实现,考察任务进展和成效,着重关注建设期内的增量、增速。系统性评估方案要形成管理操作手册,形成固定化程序,以便实现精细化管理,让评估组织方、评估人员、被评估方都能清楚每年评估的重点和时间表,提高评估效率。
第三,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问题改革。
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以支持高校改革,其涉及: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交叉培养等,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划分、学科评估、交叉研究等,人事制度中的分类评价改革,科研评价中研究的质和量的平衡,科研体制机制中的突破性成果形成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