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将一部伟大的烂片,又一次带回到我们面前
由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房间》,因其毫无逻辑的剧情和无厘头的情节,被誉为“最伟大的烂片之一”,在2003年上映之时,这部耗资600万美金的电影,只获得了1900美元的票房。
然而,正所谓烂到极致即成神作,这部电影,因他的烂反而收获了一批粉丝,到2013年全球巡演时,获得了1000万美金的票房。
2017年,詹姆斯·弗兰科根据本片男主格雷戈的回忆录,将这部烂片之王的拍摄过程搬上了荧幕,电影《灾难艺术家》就此诞生。
格雷戈是一位生活在旧金山,有演员梦的年轻人,但因为性格过于怯懦,永远都无法在舞台上自信的展示自己。
这时,他遇到了同样怀有演员梦的托米,他在舞台上的外放、疯狂,成功吸引了格雷戈的注意,从而跑去寻求他的帮助。
在托米的协助下,格雷戈进行了一系列疯狂的举动:
在餐厅大声的朗读台词,
半夜跑去喜欢的演员死去的地方悼念,
甚至于在托米的言语激励下,背着行囊就前往了好莱坞,
但是,好莱坞光鲜的背后,有着成堆的追梦人,他们两个过了三年郁郁不得志的时光,
怀才不遇却没有将他们打倒,反而决定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
托米夜以继日的创作,写出了第一个剧本《房间》,
并自掏腰包雇工作人员,聘请演员开始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托米对自己的剧本和所想要的画面,有着近乎疯狂的热情与执念,不允许别人修改,不允许别人反驳,
在这个过程中,好朋友兼主演格雷戈也与他产生争吵,剧组的其他人员对他也无法认同,
他的剧本有问题,拍摄方法有问题,他对于拍电影的学识和技术也有问题,但是托米的盲目自信,以及在感情和压力下产生的飘忽不定的情绪,将《房间》最终被拍成了一部邪典电影。
直到电影首映时,观众一开始的反应,才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几近碎裂。
然而,影片没有过多的表现托米的不得志与悲伤,反而用结尾观众的爆笑来回应托米的这部作品,给了他这段经历一个满意的答卷。
电影没有取笑这部神作,反而通过很多的镜头还原,来致敬这部作品,
其更多的还是想表达出在好莱坞追梦的艰辛,演员扎堆的好莱坞,每天都有很多像托米和格雷戈这样的人,默默坚守着一个机会,也会有像托米一样自掏腰包自编自导的人,但很多片子未经出世可能已经夭折。
诚然,托米拍的电影被定义为烂片,但就如《灾难艺术家》这部电影的导演所说的那样,虽然托米在拍摄的时候缺乏自知之明,但却投入了大量的感情和精力,所以《房间》这部电影,总是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热情。
这样一个疯狂又无所畏惧的人,愿意在处处碰壁之时,还倾尽所有,去开始一项不知结果的事情,他那对理想的坚持和热情,相信也能给到追梦的人一些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