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优化营商环境、造就大批不做假账企业
秦荣生提出,企业普遍做假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病态。如果单个企业做假账,那是该企业的诚信问题;如果很多企业都做假账,那肯定是营商环境出了问题。
发言指出,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国整体营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营商环境仍存在很多不足: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透明度不高,前后执行不一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供给成本高,获得贷款便利性较差;企业负担还较重,各种行政性收费名目繁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部门互相推诿,办事效率较低;贸易管理及外汇管理仍不便利等。
对企业做假账行为进行归因时,可以采取二分法:要么归因于个体因素,即“烂苹果”理论;要么归因于环境因素,即“染缸”理论。对于第一种情况,企业做假账是为了追求不当利益,利用各种手段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非法行为。
而第二种情况是指营商环境恶劣,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假账的行为。如为了满足政府或主管部门的GDP要求,企业不得不做假账;为了满足上市的财务指标要求,企业不得不做假账;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资金,企业不得不做假账;为了减少各种税费负担,企业不得不做假账;为了达到不退市标准,企业不得不做假账;为了各种各样的排名,企业不得不做假账……
发言提到,做假账的主体大至上市公司小至工商个体户,连政府部门、中央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都没有例外,大有无企业不做假账之势。审计署2017年7月披露了抽查20家中央企业的审计情况,审计结果显示,其中18家采取虚构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也就是说,在抽查中,有90%的中央企业存在做假账现象。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秦荣生认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企业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染缸”理论的基础在逐渐消失。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应有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但是,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前提是要有底线意识,即“不做假账”,这是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长期考验。不做假账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丢什么也不能丢了底线。丢掉了这个底线,就必然会把企业送入迷茫的“黑洞”,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所不齿。
秦荣生指出,企业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不应是仅拥有多少资产,不该是单纯赚了多少钱,更不是排名的高低、荣誉的获得,而是做企业要有底线意识。不做假账是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并被当代社会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因为有了底线意识,营商环境才能优化,整个社会才有了是非感、责任感和荣辱感,而坚守底线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发言最后总结道,一个只能做假账和不愿意做真账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只有造就一大批不做假账、讲正气、走正道、敢闯敢干、创业创新、有担当的企业,社会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