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科技创新平台,启迪协信构建全球领先的科技园网络
深耕长三角
启迪协信一亮相即注定了不同寻常的未来。
其股东方之一,协信控股集团经过多年的深耕突破,依托专业、透明、规范的企业机制,高效经营、开拓创新,已经成功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版块都市圈,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等20多个重点城市,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700亿元。 另一股东启迪控股的前身,即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是一家依托清华大学设立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2015年6月,启迪协信应运而生,它集合了协信控股在项目投融资、开发和运营管理上的优势,同时又兼备启迪控股在品牌、资源和项目储备上的优势。
从此,这家专注于科技产业园运营的企业,走出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由于科技产业对城市的选择有着天然的要求,一线城市与发达二线成为启迪协信的重点发展目标。
启迪协信董事、副总裁范军介绍,启迪协信已形成科技城、科技谷、科技园、科技小镇四大产品线,覆盖华南、成渝、长三角、环渤海、中部五大城市群,建设启迪科技城、启迪科技园40余个。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荷兰等地布局海外科技服务网络启迪众创工社。
其中,长三角是启迪协信全国化布局的重中之重。范军表示,从产业园区角度来说,长三角云集了上海、杭州、苏锡常等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城市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大量的科技企业扎根于此,为长三角带来了浓厚的科技氛围,此外,众多民营企业的汇集为启迪协信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对象。
做企业“加速器”
“启迪协信成立之初的两年更多是拿项目和开发阶段,真正大规模的运营是从2018年开始。”范军介绍,截至去年年末,启迪协信的运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我们园区是做平台的,如何能做一个好的平台,为城市、入园企业及人才的发展助力,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范军表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的号召,启迪协信将中小企业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这类企业的占比约70%。范军认为,对于启迪协信的园区而言,其重点服务对象既不是世界500强和独角兽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需求并不是产业园运营商层面可以满足的,也不完全是纯粹的初创型企业,园区内的大多数企业是有一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
“有的企业做孵化器,我们更希望做加速器。我们希望帮助入园企业把规模从小做到大,发展从缓慢到加速,通过我们的服务,能让这些企业快速成长,这是我们园区的使命与责任。”
为了做好服务,启迪协信背靠清华资源,把科技园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当地导入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
从广义运营的概念来看,运营好产业园尤其是科技产业园,并不是简单收租金的形式,而是把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对接。
启迪协信董事、副总裁范军资源总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启迪协信有着强大的实业与金融资源,兼具全国布局的科技园网络、遍布全球的创业孵化网络,这些资源与传统招商、项目融资、业务拓展协同发展,助力启迪协信的稳步前行。
同时,本着做平台的理念,启迪协信也成为许多科创大赛的承办方。一方面提前接洽优质企业,让它们进入产业园;一方面将园区内的优秀企业与投资人对接,让好的技术在市场上得以落地。
未来三年获取150个项目
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启迪协信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
对未来,启迪协信同样有着高标准的期许。未来三年,启迪协信计划获取超过150个项目,轻资产项目总管理面积达到约1100多万平方米。新增面积约2200多万平方米,其中:重资产项目约40个,新增开发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轻资产项目约110个,新增轻资产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全方位形成轻重并举的格局。
规模的扩展带来的是运营收入的大规模增长。启迪协信将通过扩大园区规模,打造爆款园区产品,大幅提升运营收入。园区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为园区综合基础收入、园区业态产品收入、基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服务。2021年,启迪协信收入预计可达40亿元。
另外,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落地也是启迪协信的使命之一。“1155计划”是启迪协信提出的重要举措——围绕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通信、生命科学、新材料与文化创意产业,立足原创技术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集聚一批国家级乃至国际级产业资源IP。包括:10+科研院所;100+院士专家;50+行业协会;500+细分龙头。
启迪协信企业总部园在金融层面,启迪协信未来三年预期实现“双百亿”计划:管理园区基金规模超100亿元;公司与投资企业总估值达到100亿元。三年后开发投资基金规模达200亿元;轻资产投资基金达5亿元,产业投资基金达20亿元。
范军说,未来启迪协信将聚焦于园区的投资运营,做大规模并网络化布局,选择创新引领的发展路径,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园投资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