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美军宣布F-35C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炒作噱头还是另有隐情

军事

2019-03-12 13:56

2月28日,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米勒中将宣布,美国海军接收的首批F-35C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外界普遍认为,F-35C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说法或许并不准确,美国海军此时宣布这一消息,目的是减轻国内压力,避免在主力战斗机性能上被甩得太远。

从评估到宣布不足4个月

“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是北约体系下武器装备采购和战斗力管理体系的术语,通常指一款装备已经可以进行部署。美军习惯在首批接装单位完成换装训练并有能力独立完成维护和使用时,宣布相关装备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实际指这款装备已经在接装部队手中具备“最基本”的作战能力。

根据美国媒体此前报道,F-35C项目的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于2018年12月开始,2018年12月12日F-35C获得航母“飞行安全操作”认证。对比美国海军F/A-18/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从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到宣布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历时接近一年半,F-35C的测试进程不足4个月,所用时间远远不足以完成这一重要过程。因此有分析认为,美国海军突然宣布这款战机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或许另有隐情。

进度迟缓压力颇大

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战机,美国海军希望F-35C为海军特别是航母战斗力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在各国航母舰载机普遍进入“三代半”时期之际,美国“超级大黄蜂”舰载机与法国的“阵风”舰载型战机等相比,在作战性能上已不具备“代际优势”,需要第四代战机加入,重新赢回这一优势。

另外,F-35C出色的性能也对美国海军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作为F-35家族中机翼最大、最坚固的型号,F-35C可携带接近9吨燃油,在不使用外挂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比F-35B增加约32%。更重要的是,F-35C可为美国航母参与包括反导和全域作战等任务提供更多可能。

2017年4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F-35B隐形战斗机为地面“海马斯”高机动多管火箭炮指示目标进行打击实验,被看作是美炮兵与航空兵在“全域作战”中进行联合作战的尝试。2019年1月17日,美国政府发布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提出将F-35A纳入反导体系,攻击处于上升段的敌方弹道导弹。美国海军迫切需要通过装备F-35C舰载战斗机,保证美国海军最强大的作战平台航空母舰不会因为缺乏第四代战机而被美军计划中的新型联合作战体系拒之门外。

从这一角度看,美国海军不顾相关测试和评估结果提前宣布F-35C具备初始作战能力,除了减轻舆论压力外,更意在营造氛围,努力搭上第四代战机的“末班车”。

不可小觑的潜在挑战

有分析认为,即使F-35C在今年内完成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也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才能具备作战能力,最终形成完全战斗力可能将花费更多时间。

与此同时,美军已在全球展开第四代战机的部署计划。在过去几年,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陆续将F-35A和F-35B部署到亚太地区,加上F-22,亚太地区已成为四代机最密集区域。未来,美国海军的F-35C也瞄准亚太地区。F-35系列战机具备较强的航电水平和信息化作战能力,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稍逊一筹,如果将隐身能力和信息化作战平台相结合,可能改变未来空战形态。

如何应对F-35C,关键是提升四代战机装备数量,缩小主力战机技术水平“代差”。另外,现代反隐身技术突飞猛进,多基地雷达、天基反隐身技术等逐渐步入实用化阶段, F-35C带来的威胁并非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不可战胜”。可以预见,随着美军宣布F-35C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加紧研制和装备舰载第四代战机,进而推动海军装备更新换代。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