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看中国

2019-03-11 10:2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关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委员也关注到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农业,振兴产业,更要重视文化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千村千生”改变乡村面貌

成为文化力量支撑乡村振兴的发展缩影

2003年,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这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而这,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的缘起。从2003年最初的服务浙江磐安新农村建设的1个点,到如今每年200多个乡村提出需求希望该项目前往开展志愿服务,“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受欢迎,成为文化力量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

除了即将毕业的学生,每次各院系本科学生几乎都是全体出动。农村村落规划、农村标志标识海报设计、农家乐村舍环境提升改造、乡镇门户网站设计、乡村宣传片拍摄……这些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开发出来的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龙王村作为安吉县上墅乡中一个具有典型特色的山区村,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手工造纸文化、传统造纸印刷技艺、花灯扎制技艺,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等。

在“千村千生”文化建设服务项目中,美院师生团队通过参观传统手工造纸作坊、造纸文化陈列馆,实践与调研传统造纸技艺及其文化生态,创作和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龙王村本土文化内涵的现代年画。同时,以当地文化研究为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乡村生活环境和乡土文化特色,让学生参与文化传承、艺术生态和环境改善等议题的探讨、互动和实践。

16年的坚持坚守,日积月累,由小到大,“千村千生”一代又一代承续接力。学生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乡村的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彰显出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所传承和发挥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许江关注的就是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他认为,迈入新时代,在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然而,当前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在给农村带来发展的同时,也改造和解构着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冲击着农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冲突,乡村传统建筑损毁、乡风民俗流失、乡土文化消解、乡贤精英式微等问题逐步显现。”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院长,许江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在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在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作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形成了乡村振兴中的一股文化力量。“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文’、‘人才’、‘人气’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中五项标准之一,也是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幸福感的需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强大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雷后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关注到了文化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当中的重要作用。他把着眼点落在了浙江的竹编上,提出推进浙江竹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浙江是我国竹编文化发源地,也是竹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但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竹编艺人。因此,加快推进浙江竹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加快竹编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应用,以及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雷后兴说。

雷后兴认为,浙江竹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竹编文化保护和传承没有很好的形式和载体,竹编文化和产业的相互融合、附着力度也不够。他建议启动浙江竹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序,让浙江竹编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通过竹编文化的推广,来获得对竹产业的价值提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力量。

文化引领作用如何发挥

保乡土,倡乡风,兴乡文,聚乡心

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农业,振兴产业,更要重视文化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如何发挥?许江提出了四个方面:保乡土,倡乡风,兴乡文,聚乡心。

“保乡土指的是乡村赖以存在的根基,包括自然村落的肌理、自然村落的结构、自然村落的建筑,每一个地方都各具风格,这是很宝贵的。” 许江说,应从乡村规划和建造设计的角度,力图保存原乡的自然山水风貌、乡村筑群特色,避免在可能的农业转型、农村换貌过程中,失去曾经自然纯朴的乡村肌理与乡村特色。

许江建议吸引专业人士深入乡村,对各类文化地标进行全面认真的调研。在遵循保护为先的同时,可适当对一些文化地标进行利用,将景观功能与文化游览、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相结合,使其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

许江认为,倡乡风,就是要重视今日新农村与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联系,不断地优化农家的风情,提升乡村风味。建议组织专家团队整理民俗文化活动,形成文献,充分挖掘、完善民俗文化,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平台。“着力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组织开展能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民俗文化活动,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让乡风文明悄然浸润在日常文化活动之中。”许江说。

如今在浙江,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乡村的标志性建筑。自从浙江在全省启动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命名的乡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唤醒了沉潜于乡野民间的文化自觉意识,激发出蕴藏在百姓心中的文化创造热情,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了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

“兴乡文,就是要建好乡村文化礼堂,用丰富的活动、数字化媒体方式,积极构建乡村文化服务网络,提供便捷有效的文化服务,充实乡村文化生活。”许江建议,乡村文化礼堂不仅可以成为乡村的娱乐与学习之所,还能成为族亲议事之地。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历史,讲好乡村的故事,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里,去和世界建立联系,让乡村、让孩子对大都市、对世界的文化之事有众多了解。

聚乡心,指的是面对都市化的大潮,重建乡民对原乡的那份热爱与信心,重塑他们对家乡深切的承诺和责任,聚集起值得世代相传的乡村共同体的习俗和心历。

“建议设立村史馆,梳理乡村文脉,收藏乡愁印记,把乡愁作为乡村文化的心理起点,将城里的人吸引到农村,将农村里的人留在农村。使其成为承载乡恋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成为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带动全域旅游的新引擎,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高地。在这个层次上保存乡村的丰富性,兴旺乡村的事业,实现乡村振兴。”许江说。

詹程开 蓝震李玲玲 王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