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上市公司代表委员访谈】明阳智能张传卫:面朝大海,助力打造世界级一流绿色湾区

财经

2019-03-11 09:06

一个多月前,作为明阳智能掌舵人,张传卫在上海敲响了公司登陆A股的锣声,开启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征程。

初春三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向全国两会提交了打造世界级一流绿色湾区的建议,希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责任感更强了

1月23日,明阳智能在沪市主板鸣锣上市,从纽交所回归上交所,踏上了A股市场的新征程。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责任感更强了。”在全国两会期间,张传卫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上市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对广大股东负责,如何加强公司内控体系,才能更加符合上市公司的规则。”

张传卫告诉记者,明阳曾在美国有过6年的上市经历,在信息披露、内部合规运营、财务规范化等方面,有着非常严谨的一套内部程序。

2010年10月,中国明阳登陆美国纽交所主板。而明阳智能则是中国明阳(上市简称“明阳风电”)的子公司,也是中国明阳的核心经营主体。从回归A股的第一天开始,张传卫就对自己的团队明确表示:“我们是一家公众公司,一定要按规矩来运营企业。”

“A股挂牌以后,我立即召开了集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会议,请了律师、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等,专门进行了一天的合规培训。”张传卫说。

随后,明阳智能又专门赴广东证监局,在一些重要事项上进行了主动对接。张传卫说,接下来,公司将按照监管要求,主动接受监管,完善相关流程。

此前,张传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上市后,明阳推进创新引领的战略不变。公司战略重点将是解决中国风电向深水区发展的问题,即从固定基础向漂浮基础转变,再通过海上风电开发向海水自清发展,从而形成海上能源解决方案,形成海上能源开发成本更低、综合利用率更高的综合方案。

获得感更实际了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张传卫感觉民营企业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推动‘放管服’改革等,加上此前各级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一旦这些政策落地、出实效,那么,民营企业在营商环境方面会有更多实际的获得感。”张传卫表示。

除政策红利之外,张传卫认为,民营企业自身还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无论是国家经济、区域经济,还是企业本身,都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张传卫表示,在新能源方面,我国的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从现在到2022年,将逐步向能源智慧化转变。能源智慧化的核心内容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这将推动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在张传卫看来,新能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创新,从而促成能源从“高贵能源”向平民化、普惠制的方向转变。明阳智能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公司之所以能够引领全球海上风电的技术,在于公司的大型海上装备和大型整机的持续推出。

“创新,其实就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张传卫说,明阳在去年主动淘汰了1.5兆瓦和2兆瓦的陆上机型,现在基本上不再销售老的机型,而是推出了3兆瓦的陆上机型,这是明阳的陆上大风机战略。在海上大风机战略方面,明阳将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策略,做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服务运营商,使明阳在价值链的上端和下端进行两头延伸,盈利能力大为增强。

发展机遇更大了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明阳智能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张传卫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让他备受鼓舞。

张传卫分析,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约有7000万人口,近1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6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求。在能源需求上,每年的电力需求增长量将达8%。目前,广东80%左右的电力和能源来自于省外,而且80%还是传统的化石能源。

张传卫看到了巨大的机遇。“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体系靠什么呢?”张传卫认为:“大湾区的选项不是很多——那就是要靠海上风电来解决。”

张传卫认为,湾区发展,能源先行。从世界大湾区的发展来看,湾区能源生产和供应体系正由传统化石能源、集中式大规模生产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转型。要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能源新体系。“我们在能源结构优化、供应保障和利用水平等方面,距离世界一流湾区还有明显差距。”

“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规划协调小组,通过国家立法、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建设,把新能源创新、开发、服务和消费作为湾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张传卫建言,粤港澳打造世界级一流绿色湾区,要建立适应大湾区能源生产消费的协调体系和大湾区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壮大湾区新能源产业体系,培育扶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

张传卫算了一笔账:大湾区内6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求,按照8%的年增长率计算,就是每年需要增加480亿千瓦时。如果增量中80%的能源靠可再生能源解决,那么就要300多亿千瓦时的增量。

“光建风电场和太阳能就得签1000万千瓦装机的订单,这就是10吉瓦的市场需求。”张传卫很是自信,“我觉得,市场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