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股冲天 新一轮“猪周期”近了?
本报记者 张勤峰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句创投圈的经典名言,如今在A股市场上照进现实。以正邦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猪概念股”不仅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这仅仅是因为估值修复,还是有别的推手?
有业界人士认为,始于2015年的这一轮“猪周期”已提前结束,“猪概念股”躁动或是因为“闻”到了新一轮“猪周期”的味道。
“猪概念”
撑起农业股半边天
上周前四天累积的上涨战果,在一天之内被全部抹去。3月8日,开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A股市场遭遇“百点突袭”。面对金融板块联手砸盘,前一天刚刚站上3100点的上证综指,直接跌落至3000点以下,收盘下跌4.4%,创下5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Wind数据显示,3月8日收盘,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有27个下跌,农林牧渔指数成为仅存的一抹红色。虽然这一轮行情中,电子、通信、金融等板块轮流表现、出尽风头,但并不妨碍农业股默默发光。截至3月8日收盘,申万农林牧渔行业指数较2018年末上涨44.85%,累计涨幅仅次于计算机行业指数的46.43%。
农林牧渔板块内部,是“猪概念股”在充当中流砥柱。3月8日这一天,在接近3200只个股下跌的情况下,依然有天邦股份、新五丰、天康生物等5只“猪概念股”涨停,龙头股正邦科技接近涨停。年初至今,正邦科技累计上涨231.07%,涨幅足以在3000多只A股股票中排到前十位。除此以外,益生股份、新五丰、天邦股份、唐人神等股价均实现翻倍。在Wind列出的23只猪产业股票中,今年共有19只跑赢上证综指;猪产业指数累计上涨66.41%。
2019年以来,A股市场演绎以估值修复为主要特征的上涨行情,估值修复具有普遍性,截至3月8日,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全部实现正收益。然而,跻身涨幅榜前列的板块,无不是有着外力的加持。5G概念风生水起,电子和通信板块自是炙手可热。A股量价齐升,券商板块直接受益。“猪概念股”飞起来了,风又来自哪里?
供应减少驱动猪价加速上涨
历史上,农业股持续上涨通常离不开一个宏观背景——通胀,涨价为农业股上涨提供最直接的动力。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2月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CPI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不少机构表示,通胀仍旧温和,但猪价环比由跌转升,若猪价拐点提前出现,将构成后续通胀的重大风险。
3月以来,猪价上涨加快。据猪场动力网数据,3月以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重回6元/斤上方,猪价上涨初现苗头。3月6日,全国统计范围内的28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外三元生猪价格出现2019年以来的首次全面上涨。随后的3月7日和8日,全国猪价持续全线走高,上涨势头不断加快。截至3月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逼近7元关口,重庆、四川率先破“8”。
“进入3月,全国猪价涨速加快,最近几日猪价几乎以每天1元/千克的速度往上走,局部地区日涨幅甚至达到2元/千克。”芝华数据高级畜牧分析师姚桂玲告诉记者,截至3月8日,芝华数据收集的主要产销区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至14.05元/千克,较上月同期上涨17.5%,较去年同期上涨22.2%。
价格波动归根到底是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消费量大致占到全世界的一半。然而,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猪肉需求相对稳定且刚性,消费量波动幅度很少超过5%,价格波动受供给侧主导。当下处于猪肉消费淡季,猪价逆势上涨更加指向供给侧。
对于这一轮猪价上涨,业内人士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猪少了。
据姚桂玲介绍,前期生猪大量且提前出栏导致目前猪源减少,利好猪价上涨。而随着猪价上涨,养殖户普遍压栏惜售。“眼下条件有利于养殖户压栏:一是目前存栏猪重量并不大;二是近期饲料原料价格下降,饲料成本压力不大。”姚桂玲称,眼下养殖企业议价能力增强,提价较为顺畅。
“养殖户预计猪价要涨,惜售情绪很浓,收购价不过两三日就涨了两块多(每斤),现在已经涨破八块。”华东一屠宰企业人士如是说。河南某屠宰场人士也称,猪不好收,收购价甚至半个小时一调。
新一轮“猪周期”
是否提前启动
猪为什么少了?这里不得不提到“猪周期”。
“猪周期”,指的是猪价因为供需不均衡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由于猪肉需求相对稳定,“猪周期”的根源在供给侧。养殖户根据利润信号,对生猪存栏进行调整,进而引起了猪价的周期性波动。2008年以来,几乎是每4年就出现一次猪价高峰。
20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生猪存栏量下降,生猪养殖进入新一轮周期,2016年随着行业继续去产能,猪价达到周期高点,2017年、2018年猪价持续下行。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公布的22省市生猪平均价格数据,2018年5月生猪价格一度跌至10元/千克,较本轮“猪周期”高点下跌超过50%。
由于猪价持续回落,生猪产业新一轮去产能也在悄然进行。通常来说,随着产能去化逐步到位,猪价终将开启新的反弹。“按照养殖周期来看,2015年以来超强猪周期,应该持续到2019年年中甚至可能到2020年。”姚桂玲告诉记者。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猪周期”进程。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始于2018年8月的相关疫情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无异于一场“供给侧改革”。
姚桂玲称,面对疫情带来的高风险,不管是猪场还是散户,恐慌出栏情绪很普遍。很多养殖户抢在春节前的消费旺季将生猪出栏,导致猪价在2019年1月创出近三年新低。不过,到了2月,随着全国猪源减少,猪价陆续开始转为上涨。她判断,受相关疫情影响,2015年以来的“猪周期”已提前结束。
“2019年猪价可能面临较大涨幅。从节奏说,2019年2月之前猪价可能都处于下跌态势,但一旦进入3月,猪价将迅速上涨。”中金公司在2018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曾做出这一“神预测”。这份报告认为,疫情加剧生猪去产能,构成2019年猪价的关键逻辑,而在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趋势下,这一次产能可能被压缩得更多,因此猪价上涨可能持续更久。
姚桂玲也称,新一轮“猪周期”可能比以往更强。2015年以来这轮猪周期导致生猪产能整体下降,而疫情的出现加重了局部地区的产能去化。由于疫情有效控制尚需时日,去产能过程不会很快结束,猪价有望迎来一轮较长的景气周期。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猪价是否迎来新一轮涨价潮还存在不确定性。良运期货资产管理部总监王伟民并不认为新一轮猪价上涨周期已经到来。首先,当前猪价绝对水平仍低,涨幅和涨势也没有超过历史均值;其次,猪价反弹将提振养殖企业补栏热情;最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猪肉消耗量增长已开始放缓。
近期猪价大范围上涨是否可持续,或许有待观察。但对于“猪概念股”来说,包括姚桂玲和王伟民在内的不少人士都认为,近期一些“猪概念股”涨幅太大,估值有透支的嫌疑,最好的介入时机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