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野武遇到久石让
应该说,如果没有久石让,《菊次郎的夏天》洁净的幕布就少了暖色;而有了久石让,整个《夏天》就有了异样的天空。
王人博/文
音乐之于电影,有时比画面还重要。少了音乐,电影就只是一个平面的影像,没有维度,也缺乏立体感。音乐不仅能填充电影画面的缝隙,而且也能将银幕向纵深拓展。有时,音乐还能溢出银幕,把电影的意义拖出画框之外。同样,电影也会把音乐带上一个新的起点,为音乐家插上翅膀,让他在美丽的画框里垂云翱翔。电影家与音乐家就像是孪生兄弟,既相互感应,又相依为命。
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因为北野武,久石让的音乐天才可以在银幕里尽情发挥;又因为久石让,北野武的镜头下的画面则变成了能够跳动的火焰。两个艺术家的完美组合成就了一部非凡的作品——《菊次郎的夏天》。
summer是久石让为电影创作的主题音乐。因为音乐summer,《菊次郎的夏天》这部影片有了第三维:它不仅使电影画面高高凸起,而且也使影片人物的情感世界得以立体呈现。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海报
音乐响起,先是低沉的大提琴,随即转为钢琴与大提琴的变奏。画面里则出现了一个叫“正男”的小男孩——背着一个带有天使翅膀的背包——在桥上奔跑的影像。随着奔跑的脚步,音乐变得轻快、跳跃,使欢快奔跑的画面有了童年的节拍,让人感到温润、暖心,又略带一点淡淡的幽思和俏皮。这是影片的主题旋律,在片中的后面段落被反复使用。这段音乐大约持续了12分钟,直到镜头切换,“正男”路过挂满风铃的街景时,乐曲还在继续,而且还加进了“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和机动车的轻轻轰鸣。
音乐将影片的主题带入场景的同时,也把电影观众牵握到自己的童年。那些从琴弦与琴键流淌出来的音符,就像一条伸进童年世界里的引线,缠绕着曾有过的那些时光——脚踢着地面,在蔚蓝的天空下调皮地玩耍,在太阳里追赶快快长大的奔跑。这一切,都被久石让轻易地攥在手里。
还有一段印象比较深的音乐是The Rain,表达的是“菊次郎”领着“正男”在寻找母爱的路途中等着搭便车而下起雨的情景。音乐首先通过悠扬婉转的大提琴的低吟,诉说着“正男”落寞、盼望、期许的心情。随着镜头的徐徐推进,“正男”前行的背影留下的是一条长长的路。路漫漫,琴悠悠,落下的是满怀惆怅。随着雨过天晴,音乐也由大提琴转向钢琴,曲调又变得欢快起来,直到高潮。一曲终了之时,忽然又加进了小提琴的音色,随着小提琴与钢琴的协奏,音乐再一次回复到summer中的主题。毕竟,只有跳跃、欢快的音符才是“正男”不能失去的希望之翼。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
然而,当“正男”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母亲的家时,母亲则用再婚的方式拒绝了“正男”的所有努力。母爱早已掉在他来时的路上,遗失在盼望长大的童年里。影片为了使“母爱”的分量加重,也让成年的“菊次郎”的母爱之梦与“正男”重叠,故而对这“母爱的缺失”,音乐家分别用了Real Eyes 和Mother两段风格不太一样的音乐加以表达。当影片中的“正男”看见自己的妈妈再婚时,电影用近镜头映现给观众,但一旦镜头拉向“正男”时,呈现的是小主人公远远地看着妈妈的新家庭,远景中的孩子在偷偷地抽泣。音乐响起,钢琴的琴键停歇,指尖在琴弦上滑动,大提琴与小提琴之间的一高一低的相互倾诉,让小主人公所有的落寞、不甘、委屈都在这琴声里得以宣泄。眼泪拯救不了母爱,失去了母爱的孩子,最终还得自己走回去。当“正男”转身走向回家之路时,音乐的旋律也随即发生了一点变化,忧伤的曲调中加进了几个坚定的音符,这预示着——通过“返回之路”——“正男”能够重获快乐。
应该说,如果没有久石让,《菊次郎的夏天》洁净的幕布就少了暖色;而有了久石让,整个《夏天》就有了异样的天空。这既是电影家北野武之幸,也是北野武的影迷之福
本文节选在《孤独的敏感者》,王人博著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