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巴“核”历史:就算面对美国制裁,印度也要食言打自己的脸?
随着此前印巴冲突骤起,印度媒体披露了一份导弹部队作战细节。虽然没直说“核”的问题,但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巴基斯坦也作出了“有核”的回应。作为区域强国以及“非法拥核”的国家,印巴是如何走上“核”道路的?
当1947年印巴分治之时,世界已经进入了“核”时代。出于核武器的威力,印度很早就关注起“核”问题,但对武器化采取了一个模糊的态度。出于自身实力的考虑,印度一面加紧准备工作,另一面在国际上反复强调:自己的开发方向是民用领域,而且积极倡导禁止核试验。由此西方就“认可”了印度,并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帮助下建立了一座研究型反应堆和两座核电站。
印度核电站
从50年代末开始,情形又为之一变。当时冷战愈演愈烈,印度“一厢情愿”的倡导禁核无人理睬,于是也惦记起了“核武”。当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真出台时,印度自己先怂了起来。非但没有像自己曾经设想及其它国家期待的那样——率先加入条约,反倒成了抗约对象,所作所为简直在打自己的脸,让人大跌眼镜。
70年代初,印度正式开始了核武研发计划,并在1974年5月18日试验了核装置“佛陀的微笑”,为掩人耳目印度仍对外谎称是用于和平用途。但西方国家也不是傻子,还是对印度进行了一系列制裁。到1996年,随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期限永久延长后,印度觉得再不“现身”就没机会了,于是选择了再次核试。
1998年5月11日,印度在48小时内接连进行了5次核试验,正式宣告了自己“公开拥核”。但紧随而来的就是美国新一轮制裁,显然就连美国也不愿看到印度人出来搅事。毕竟冷战才刚结束没多久,核大战的阴霾刚刚消散。至今为止,印度的公开拥核仍被国际视为“非法”。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由于国力较之印度要弱很多,所以很多计划都是紧随印度而诞生的,并且有很强的针对性。1962年针对印度所谓的“和平用途”,巴基斯坦也在国际监管之下,向美国购买了试验型核反应堆,以及让加拿大帮助建立了一座核电站。至于向武器化的发展,完全是受了印度的刺激。
1974年5月,随着印度核试成功,巴基斯坦感受到了空前的威胁。于是一边向联合国提议“南亚无核”,向印度施压,另一边只能开始着手自己搞“核”。用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的话讲:印度要是发展核武器,巴基斯坦就是吃草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而且也是巴基斯坦内部的最高共识之一。
导弹+“核”是巴基斯坦最为依仗的力量
对于世界安全而言,好在印度也宣称了“不首先使用核武”,毕竟对印度而言,对抗巴基斯坦不太会用到核武,但对五常而言自己又太过弱小。所以印度手里的家伙,更多程度上只能算是“最后手段”,太过张扬反容易引起他人针对,尽管印度确实也有过“放弃承诺”的念头。至于巴基斯坦而言,始终在强调“必要时首先使用”,因为对他们而言,“核”仅仅是针对印度,用来平衡双方的实力差距,阻止印度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