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崔根良代表:“一刀切”关停精细化工企业,暴露了官员的短视

财经

2019-03-11 21:0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江苏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崔根良提交了关于推动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建议,提出某些地方政府因环保问题而对精细化工产业采取“一刀切”关停的粗暴做法,可能会使各大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业味精”出现供应短缺,危害经济的稳定运行。

崔根良介绍,精细化工是世界化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精细化学品中的助剂、添加剂、溶剂、催化剂、处理剂、活性剂、试剂、中间体、润滑剂等,广泛应用在石化、医药、化工、纺织、材料、金属、农药、食品、塑料等40多个行业门类,是各大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业味精”。

精细化工产业的特点同时表现为技术专一性强、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化工行业最具活力的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都跟精细化工有关。如芯片光刻胶、集成电器高纯试剂、生物医药、碳纤维、石墨稀、隐形材料、特种涂料、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等。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着陆用发动机的燃烧室就是采用这些复合材料制造的。大型波音型客机所用的蜂窝结构以及玻璃钢和金属蒙面结构也都离不开胶黏剂等等。

然而,崔根良观察到,精细化工绝大多数是中小化工企业,产值小、利税少,地方政府往往不重视,而这些中小化工企业都会涉及污染排放,部分政府官员把这类企业视为经济发展的“负能量”,对这些企业“有病没病都给吃药”,采取限产限排、“一刀切”关停,甚至把关停化工企业数量当政绩目标来追求,而不是指导这些企业如何整改,推动其排放达标,造成成千上万中小化工企业停产、限产、关停、查封,使中国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面临崩盘危险,如大化工企业一旦精细化工产品供应短缺,不但危及我国十几万亿大石化产业停产,严重到中国经济的安全,更影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国计民生的稳定和国家战略安全。

“殊不知,当前中国很多领域高端精细化学品还依赖于进口,中国每年需从海外进口近50亿美元的精细化学品,由于近两年全国关闭了数千家精细化工企业,导致国内外多种精细化学品、化工原料价格的数倍上张(如苯酚已暴涨99倍)。如被称为‘精细化工皇冠上的明珠’的电子化学品,无论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还是在计算机、太阳能电池上都会用到,国内高端电子化学品自给率还不到30%,70%以上只能从德国、日本进口。” 崔根良写道。

他认为,应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精细化工,理性面对问题、理性思考这个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味靠关停、禁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如一些地方一方面高举高科技产业发展大旗,另一方面又在关停打压作为高科技产业的精细化工,暴露了一些官员对真正高科技产业知之甚少,用简单、粗暴的冷漠执法来解决高科技精细化工企业污染问题,可以说是一种短视行为。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何去何从,已引起社会各界和化工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为推动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崔根良建议应树立整改与发展并重的理念,纠正以关停为目标的简单做法。

环境整治不能搞一刀切,要给相关企业留出必要的政策适应调整期,既要治表更要治本,要系统化、循序渐进推进,确保环境监管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环境问题已耽搁几十年,期望短时期解决不太现实。环境整治既要满足民生需要也要兼顾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好停业失业与发展就业,与行业产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此外,崔根良建议分类施策,明确排放标准,实施限期整改。

崔根良认为,精细化工产品种类数量众多(全世界有10万多种,中国现有3万多种),中小化工企业对各类精细化学品环保整改要求及排放标准等规范细节不了解,一出问题就要让他们关停,整改的机会都没有。事实上他们愿意配合政府环保部门去整改,他们内心也想整改,但缺乏环保部门的引导指导,对如何整改能达标更是知之甚少。环保部门应对各类中小化工企业进一步明确排放标准,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对有污染的首先让他们限期整改,帮助他们通过整改实现排放达标,整改方可生产,整改不合格的不予生产,严重违法的依法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