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深观察|相对于“看空报告”,该反对的是分析师娱乐化

观点

2019-03-10 10:22

券商的做空报告惹出了大麻烦。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的两份看空报告(分别对中国人寿与中信建投)被归因为3月8日市值蒸发2.3万亿的罪魁祸首,稍后更有财经媒体曝出:当事分析师团队已经被所在券商开除。

但是,这一消息很快被证伪。“谣言”倒是迎合了部分对热牛翘首以盼散户的心态,叫好声一片。不过,暂不论券商分析师研报何时这么重要过,类似对个股斩钉截铁看空,毫不含糊地给出卖出评级的研报,倒是很少见。

作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息中介,证券分析师通过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对投资者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关系到证券市场效率和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买入、增持、减持、卖出等评级都很常见。但是当下证券研究报告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娱乐化”倾向,部分分析师热衷当“网红”,盈余预测偏差较为严重,“噪音”损害了市场有效性,乃至没人拿研报当真,也是常态。

对于散户来说,往往更多关注能够带来短期收益的题材炒作,却忽视公司基本面信息,分析师基本面信息挖掘再多,也并不一定能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与此同时,对证券分析师价值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的不少机构投资者,尚未完全建立价值投资理念,对短期炒作也有偏好,这些机构投资者的短期行为更是对分析师的工作产生扭曲力场。使得证券分析师为获得短期利益并不一定能向市场传递更多的有效基本面信息,甚至为迎合投资者需求而甘于当“跳梁小丑”。因而近年来A股证券市场一系列“研究报告门”、“新财富”评选乱象的出现,也就不令人意外。

有数据统计了2011年以后五年的研报,其中旗帜鲜明给出卖出评级的仅沾总数的1%还不到,而买入和增持评级的比例却高达80%之上。分析师的这种或主动或被动的乐观偏好,无论在牛市和熊市环境中都普遍存在。这里面虽然有A股长期以来存在卖空限制等原因,客观上造成分析师很少撰写发布卖出或减持建议的研究报告;此外,在“分仓佣金导向”下,分析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有利益倾向的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从而让市场质疑分析师独立性与靠谱程度。

证券业协会数年前就曾为此专门发文进行规范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分析师不得因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当要求而放弃自己的独立立场。否则,长此以往,“研究创造价值”这一研究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也迟早立不住脚。

年初疑似熊牛转换之际,这两份分析师看空报告”成了一声惊雷,更是对其自身专业性的一种自证。分析师本身就是一种由高学历人才担当的比较特殊的职业,职责在于通过严谨、缜密的逻辑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券商分析师行业工作强度过大,诸多任务指标缠身,尤其是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研究报告。

这般艰辛的工作倘若因独立性的缺失而沦为娱乐,可谓斯文扫地。其实,对其中质量与调研深度俱佳的报告,市场当持欢迎态度,更欢迎分析师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非模棱两可的“骑墙派”,这一点并不因其推荐的是买入还是卖出的评级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