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次!开启新长征!
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每逢整百,总是值得纪念和总结的。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长征运载火箭于上世纪60年代,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部署下,在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代科学家工程师和广大参与人员的努力下,开始正式论证发展。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人的声音和东方红的声响,在外太空鸣奏。
"鑫诺三号"成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首发东方红卫星,到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用了37年完成了第一个100次发射。从2007年6月1日到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用7年多时间完成了第二个100次发射。从2014年12月7日到今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长征运载火箭用了4年多完成了第三个100次发射。发射频率呈加速度增长趋势。在发射成功率上,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在前50次起步阶段,成功率较低,后250次成功率明显提高。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颗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居世界领先地位。
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是长征系列第200次发射
第一个100次,是我国航天的起步阶段,在早期,每年只能发射一发,甚至有连续两三年都没有发射的经历,到1984年,才第一次一年内发射了3发,只有经历漫长发展,到2007年,才终于突破一年两位数,也正是这一年,达到100发。从2007年到2014年,发射数量快速上升,每年发射次数基本都在两位数。2014年到2018年,仅仅4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三个100次发射,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去年2018年,发射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全球发射次数第一名。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漫长的50多年的发展史上,先后历经5个阶段,发展出了4代产品,共计17个型号。
第一阶段是基于战略导弹技术起步,主要包括CZ-1、CZ-2;
第二阶段是按照运载火箭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研制的火箭,包括CZ-3、CZ-3A系列、CZ-4系列;
第三阶段是为满足商业发射服务而研制,典型代表是CZ-2E;
第四阶段是为载人航天需要而研制的,如CZ-2F火箭;
第五阶段是为适应环保及快速反应需要研制的运载火箭,如CZ-5系列、CZ-6系列、CZ-7系列、CZ-8系列
第一代产品是长征一号(CZ-1)和长征二号(CZ-2)。根据战略武器型号改进而来,具有明显的战略武器型号特点,解决了我国运载火箭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其运载能力等总体性能偏低、使用维护性差、靶场测试发射周期长、采用模拟控制系统。
第二代产品是长征二号丙系列(CZ-2C系列)、长征二号丁(CZ-2D)、长征三号(CZ-3)和长征二号E(CZ-2E)。第二代仍然带有战略武器型号的痕迹,在第一代火箭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第二代火箭以原始状态CZ-2C火箭为基础改进,一、二级与CZ-2C火箭基本相同;采用有毒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采用了数字控制系统。
第三代产品是长征二号F(CZ-2F)、长征三号甲系列(CZ-3A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CZ-4系列)。是在第二代基础上,持续开展可靠性增长和技术改进,采用系统级冗余的数字控制系统;增加了三子级,任务适应能力大大提高;或为满足载人航天任务需求,增加了故检和逃逸系统,其任务可靠性大大提高。简化了发射场测发流程,使用维护性能得到了提高。
长征五号 摄影:TaoTao
第四代产品是长征五号系列(CZ-5系列)、长征六号系列(CZ-6系列)、长征七号系列(CZ-7系列)、长征八号系列(CZ-8系列)、长征九号(CZ-9)、长征十一号系列(CZ-11系列)等。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环境友好;采用全箭统一总线技术和先进的电气设备;最大运载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17个型号包括,已退役的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在役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正在发展的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长征十一号甲2个型号论证中。
长征6号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我国运载火箭水平将再次实现新跨越。与此同时,中国航天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
目前,长征火箭具备发射高、中、低不同地球轨道的不同类型卫星、载人飞船、以及空间站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 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
长征11号 新华社照片 2019年1月21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距离以美国为代表的航天强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包括但不限于,重型运载火箭,新型火箭发动机,高性能发射燃料,新型航天材料,高度可靠性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新一代载人飞船,各种卫星和研究应用领域的扩展,等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向先进高效可靠全谱系的发射型号发展。
美媒报道的中美重型运载火箭对比效果图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300次飞行,是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国家整体综合实力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表示,“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站在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航天科技集团作为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基础能力提升等措施不断做强做大“长征”品牌,构建“技术先进、成本优化、产品可靠、测发一流”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满足国内外各种卫星发射需求,实现中国航天的高质量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本文主要以资料为主,科普中国航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和长征火箭的发展,积极投身到航天建设和长征火箭的伟大事业中来。)
本文DS北风团队原创,鼎盛军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