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世锦给地方政府提建议:如果一定要管产业政策,做好以下四点

“能不能不再按照所有制性质对企业分类?而是把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或是某个行业企业?”3月8日,在新京报两会民营经济沙龙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提出这一思考。
刘世锦表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深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是常态,不混合是非常个别的情况。
刘世锦指出,在我国,所有制的具体操作是政府作为所有者进入企业,造成政府既是宏观调控者、市场秩序维护者,同时又是所有者。竞争中立是制约国家作为所有者超出一般所有者的特殊权力。既是理论要求、公平竞争的要求,也是现实要求。摘下所有制帽子更符合实际。
对于政府鼓励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提法,刘世锦认为,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做优做强,但不要提企业做大,适合做大的企业在做优做强的基础上一定会做大。一些企业为了最大而借债,看似很大但实际很虚弱。政府在管理经济的方式,特别是产业部门管理产业的方式应该有根本性改变。
刘世锦指出,很多政府部门习惯了过去计划经济时的工作方式,在实行市场经济时会想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过,要仔细考虑产业政策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在助力产业发展方向的能力是否很强?如果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管理产业,确实需要改革。
如果有关部门一定还要管产业,刘世锦表示,做好以下四件事情:
1、建设、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培育竞争需要的资源要素,例如高水平的劳动力。
3、为企业做一些行业研究、提出一些前景展望,提供一些信息即可。刘世锦表示,有些政府部门认为自己高瞻远瞩,老想指导企业,做了一些产业规划后就要求按照规划发展,往往没有按照市场规律。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一哄而上都与此相关。
4、如果政府还要进行一定的管制,应该做社会性的管制——如能耗、环保、安全和必要的技术标准等。而对于行业的技术路线选择、企业生产产品等都不要管,让企业自主选择。刘世锦提到,一些地方政府习惯性认为天然气比煤炭更优,但与企业交流发现,有企业对煤炭的开发利用从技术效率、成本等方面都远超天然气。
“政府要做是怎么能够让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下焕发创新活力。”刘世锦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