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个行业“划重点” 各路资本加速布局养老产业

财经

2019-03-08 20:11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两会报道

当你老了,是否能够老有所养?随着中国加速老龄化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16次提及养老,大幅超过去年,继续对老龄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特别提出了“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目标。

这些无疑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政府应对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也让相关行业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大发展无限憧憬。

减税优惠,社区养老迎来明确利好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为24860万,占比17.8%,而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占比17.9%。这意味着,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5岁以下人口。

中国正在加速老龄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此时,国家层面的定调和对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无疑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明确的预期。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示。

设想一个面向2.5亿老年人口的市场,空间将有多大?对此,有机构预计,到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可达到13万亿元。

关注这一行业的专家则表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不仅能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刺激养老产业的发展。老年人的日用品、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等产品服务都将带动相关需求。

今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方案,则给出了这一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方案提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的市场,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如此巨大的行业如何健康发展,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是解决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高额护理费用问题。人社部曾于2016年6月底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15个城市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试点之初,明确提出资金来源主要由个人、社会、单位、财政、医保五方面组成。但目前,大部分资金来源是医保基金,多数试点地区采取以医保基金“平移”为主的筹资路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教授孙洁在提案中建议从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中划转1%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

她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划拨应该来源于缴费阶段资金的划转,而不是结余阶段基金的划拨,避免受基金结余规模的影响;应该来自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划转,而不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以保障资金来源的持续、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则认为,养老就是个服务业,政府来承担服务业也是一个产业的一个部分,而核心是政府首先要拿出一部分钱来投入,承担兜底;其次,还要调动一定的社会力量,要放开一部分的市场,给社会和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愿意投入到这里来。

普惠养老,社会资本加速产业布局

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社区养老的发展,明确又具体地提出对社区养老服务业扶持的政策,这给从事养老服务主体企业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老龄化催生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亟待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尤其是城市中养老服务床位一床难求现象更为突出,广大城市老年人需要价格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宣布将快速、持续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

所谓普惠养老,是指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根据方案,普惠养老服务价格须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等挂钩,确保大多数工薪阶层负担得起,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医养深度融合。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对于纳入专项行动的项目,国家发改委将给予每张床位2万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瞄准这一行业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房企、金融机构、医疗健康企业都在加速布局养老市场。

不过,由于我国养老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管理机制等方面还不完善,社会资本创办养老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目前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为四成。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国家养老层面资金资源错配、落地难,管理费用高,企业资金周转难等问题。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机构面临的融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张琳建议,税务部门应结合养老服务和民营非营利机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将养老机构的成本计为增值税抵扣。由于民营非营利机构没有金融融资通道,应引导民非机构设立公司,将国开行和民政部的78号文件做实,为民营养老机构提供融资渠道。

目前,作为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宜兴、南昌、许昌、秦皇岛、郑州、武汉、成都和企业进行了一对一签约,它们将在土地、规划、融资、财税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降低养老企业运营成本。而企业则需要在普惠优价、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承诺。力争到2022年,我国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

责任编辑:胡妍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