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被逼选边?马哈蒂尔应选马来西亚自己
亚太日报评论员 钟大荣
这几天,目前世界年龄最高的国家总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菲律宾访问时,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如被逼选边站,他将选中国。他认为不可预测的美国,比起富裕的中国,显然后者对他和他的国家更重要。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对美国和中国,马哈蒂尔更应该选择马来西亚自已。
首先,中国一直奉行有原则、有态度、有底线的外交做法,不会、也不可能逼一国在中国和第三国之间选边站,对此中国有自信、有定力,同时也相信一个国家应该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一国的国家利益,来作出理性的外交行为。
作为一个成熟的国家和稳重的领导人,应尽量避免经常性发出“选边站”的噱头字眼,以免挑动各方神经趋紧,引起各种不必要的想象。试问,美国人听到马来西亚不选择美国,而站中国一边,他们会什么反应?有可能是他们根本就不在意,也有可能他们疑问以前马来西亚选择过美国吗?嘲笑者也可能认为马来西亚本来就不应该选择美国。至于有些人可能一相情愿认为,又一个国家不选择自己,美国是否应该反思为何又少了一位“小伙伴”?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中导条约》,这样不尽国际责任的连续退出,确实理应反思。美国确实不可预测,这点93岁的马哈蒂尔说对了。
回到正题。马哈蒂尔更应该选择马来西亚自已,主要基于,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多元历史、多元宗教,是一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位置显要的国家。无数人来过一次马来西亚,就会策划下次返回的旅行。马来西亚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分隔两大洋的地理属性,就已注定要成为世界上的战略要地之一。目前,马来群岛水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路区域之一,而辽阔富饶的海洋,使得马来西亚及相关地区成为全球的七大储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处于赤道附近,气温常年恒定,几无台风和地震,毫无疑问,马来西亚是一个受上帝宠爱的国家。
特别是,集“四大文明”于一体,马来西亚的多元文明包含:东方文明(儒家文化)、印度文明、西方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使它的重要性远甚于在地理上对世界的连贯。3300万全国人口中,700万左右的华人成为了马国的第二大族群,第三大族群则是印度人,而第一大族群是占总人口70%的马来人(也几乎全是穆斯林),历史上英国、荷兰、葡萄牙、日本都曾是马来西亚的殖民者,留下的法律、经济等制度使得当代马来西亚与世界“无缝连接”。
再者,2018年5月第14届全国大选,实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和平政党轮替,“新马来西亚”诞生,马哈蒂尔为首的希盟团队被世界舆论津津乐道,马哈蒂尔本人的政治成就使得他扬名国内外。
行文至此,一个几近完美的国家呼之欲出。
但如今,希盟新政府即将迎来执政满周年之际,人们才发现可能事与愿违,马哈蒂尔团队既无法真正兑现竞选的大部分宣言,也让人可能无法看到“新马来西亚”的美好未来,尤其是从前朝政府延续至今的处理族群、宗教与政治的三者关系问题无思路,无魄力、无定力。
从马哈蒂尔到大多数的部长经常把“马来人的感受”、“土著的利益”作为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度重视于“分好蛋糕”而非“做大蛋糕”;绝大部分内阁成员执政经验欠缺,希盟团队四党之间的内讧也有迹可循……许多放弃在它国优越工作和生活环境,竞相回国,要为“新马来西亚”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人们,如今意兴阑珊,他们对先前早已厌倦的朝野政党相互政治攻讦、政治背叛以及各种执政丑闻的迅速回炉,伤心、无奈、失望。
针对以上问题,充满民族主义情绪、一生从不轻易妥协的马哈蒂尔,急于从外交突破、经济活络方面,把关注马来西亚的人和马来西亚人,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正轨上来,也就顺理成章了。面对不可预测,又时常置盟友利益不顾的美国,和倡导全球开放反对保守、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中国,马哈蒂尔自然选择后者。
只是,作为背负建立“新马来西亚”的经验丰富的掌舵者,马哈蒂尔当务之急是,把马来西亚的问题撸清楚,凝聚国人,重振甚至超越亚洲四小虎昔日风采。下次选边时,应选马来西亚,毕竟留给他自己和马来西亚的时间,都不多了。
作者简介:钟大荣 ,华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导;亚太日报智库特约研究,闽侨智库特约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