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建筑实现5大创新
安装中的泰山站雪下建筑(2019年1月5日摄)。
3月8日下午,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从南海穿越巴士海峡,继续行进在返回上海的途中。
本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泰山站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在深雪之下组装建筑,安装发电、新能源、污水处理、融雪、远程无人值守供电等系统。作为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泰山站雪下建筑进行了多项创新。
新华社发(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供图)
安装中的泰山站雪下建筑(2019年1月5日摄)。
3月8日下午,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从南海穿越巴士海峡,继续行进在返回上海的途中。
本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泰山站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在深雪之下组装建筑,安装发电、新能源、污水处理、融雪、远程无人值守供电等系统。作为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泰山站雪下建筑进行了多项创新。
新华社发(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供图)

泰山站的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为主体建筑(右)提供清洁能源(2019年2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泰山站的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为主体建筑(右)提供清洁能源(2019年2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泰山队队长姚旭(前)和副队长王哲超启动泰山站雪下设施与主建筑供电系统(2019年2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泰山队队长姚旭(前)和副队长王哲超启动泰山站雪下设施与主建筑供电系统(2019年2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泰山队队员进行泰山站雪下建筑安装(2019年1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供图)
泰山队队员进行泰山站雪下建筑安装(2019年1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供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