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IP“再续前缘” 中国首部推理小说搬上话剧舞台
中新网上海3月7日电 (记者徐银 康玉湛)即将于3月下旬上演的话剧《神探霍桑》7日在上海开放了媒体探班日。该剧根据著名推理小说家程小青先生所著的《霍桑探案集》改编。
程小青(1893年——1976年)是上海人,被誉为“中国推理之父”“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早年间,程小青专注于翻译《福尔摩斯》及阿加莎系列等的著名欧美推理小说。在此过程中,他决定要创作一部属于中国的推理小说,于是有了中国第一个侦探——霍桑。当时《霍桑探案》的横空出世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堪称民国时期的大IP,许多人更把程小青笔下的霍桑比作“中国版的福尔摩斯”。
此番能将“霍桑”搬上舞台,程小青的孙子说自己很高兴,“我已经80多岁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爷爷创作的中国第一个侦探登上话剧舞台,我感觉很开心。我认为这不仅能发扬和继承海派文化,也是完成我爷爷的一个未了心愿。因为虽然之前作品已改编过影视剧,但我觉得舞台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能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回味那一年的风花雪月”。
据悉,小说《霍桑探案》里的案件都发生在华洋杂陈的十里洋场,讲述神探霍桑嫉恶如仇、悲天悯人,为含冤受屈的底层百姓伸张正义的故事。此次改编成话剧的演出地点在共舞台ET聚场,比邻大世界的共舞台,也是个老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这与演出的调性也相当契合。整个话剧以《霍桑探案集》的其中四个故事为主要内容,以《别墅之怪》这个故事作为主线,以其他三个故事作为辅线来丰富人物,从而增强其悬疑度。
媒体探班日当天,《神探霍桑》剧组展演了多个片段。 康玉湛 摄
探班日当天,剧组展演了多个片段。故事的起因于考古学家华伯荪准备开掘青龙镇遗址,遭受各方势力的觊觎,整天在暗中装神弄鬼逼迫他离开,使他不堪其扰而求助于霍桑。华伯荪交给霍桑一份嫌疑人名单,于是人物纷纷登场,有京剧名伶、银行家、洋行小开、警察局长、小报记者之类,各自笑脸相迎,各自心怀鬼胎,一幅老上海的众生相就此展开。
导演陶海介绍到,这部悬疑推理话剧偏向本格推理类型,有多段群戏,每位演员都是主角。“要将戏剧张力和影视技巧融入于舞台艺术,打造一个真诚的作品”,陶海对《神探霍桑》有着自己的期待。
据介绍,不同于常规悬疑剧的舞台实景,此次的布景更为写意——使用钢架结构和镜面效果,设计不同灯光勾勒出不同的场景区域,配合简单几样实景道具,虚实之间显得悬疑感十足。对此,陶海解释到,镜子最能直指人心,《神探霍桑》描摹的是人性,是一场智商的考验,也是一场人性的对决。
“这次的服装造型也极为精致考究,又不失年代感,另外我从家里拿来了很多自己收藏的老上海的东西,比如说杯、盘、碗、碟,又去古董市场收集了很多符合那个时代一些老物件,比如说像摇铃、托盘甚至是挂画、睡衣等”,陶海说自己希望用属于那个年代的老物件给演员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氛围,希望能将海派文化的质感呈现得淋漓尽致。
“从文化拓展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觉得真的很有必要把程小青先生的这部成型于上世纪40年代的著名侦探小说,把中国侦探霍桑重新引到大众面前,让大众拨开历史的尘封,看到他的‘英姿’。实际上,现在大家对他的熟悉度不太够,所以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改编话剧的形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海派文化的传承”,谈及创作该剧的初衷,导演陶海对中新网记者这样说道。
在剧中扮演神探霍桑的青年演员周沐杰在排演期间对人物也进行了细致的钻研,“最主要就是说破案,霍桑有他自己的逻辑。我一直在问导演,霍桑的这个人物的技能在哪里?简单来说,他到底是用什么方式来破案的?这个是他区别于福尔摩斯或者保罗来说不一样的地方,他究竟是怎么进入去破案的。其实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推理小说,包括一些破案的。我相信中国的推理类话剧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