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高抓落实的精准性、科学性,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变形
冯艺东委员在发言中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事关当前、利于长远的政策,成效显著。但有些地方在落实中,误读曲解政策,存在简单机械、“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偏离中央决策初衷,既损害了群众利益,又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
为此,冯艺东建议:提高抓落实的精准性、科学性,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变形、不走样。
基层执行上级政策,往往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简单机械式抓落实。看似“不折不扣”,实则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如有些地方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照抄照搬上级文件,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最后变成“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二是“一刀切”式抓落实。看似“有魄力”、“力度大”,实则对群众利益不负责任。如有些地方在“煤改气”、“煤改电”中不顾当地实际,运动式拆除燃煤取暖设施,甚至造成有些学校学生“跑步取暖”现象。三是层层加码式抓落实。看似态度积极,实则脱离实际、背离科学。如有些地方脱贫攻坚摘帽期限不切实际地层层提前,导致基层不堪重负,甚至通过作假应对上级检查。各级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时,要区分约束性政策和指导性政策,提高落实的精准性、科学性。对约束性政策不自行放宽、不层层加码,对指导性政策不急功近利、不贪功冒进,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从地方实际和长远利益出发抓好落实。
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各级抓落实活力
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不可能所有工作都设计出统一“公式”。许多政策指明方向和原则后,真正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基层发挥首创精神和主观能动性。但不少地方在抓落实时,形成了对顶层设计的依赖,习惯于期待上级出台细则、等待周边创出经验,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鼓励基层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是“点”上突破,打开化解问题突破口。对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不同地市,跟踪落实情况,“解剖麻雀”全面分析,找到难点痛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创出经验及时推广,以点带面。二是“线”上贯通,开辟政策执行“快车道”。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医改、交通等领域出台的改革政策,全行业跟踪调查,找到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及时疏通纠偏,加快行业改革政策落地。三是“面”上激活,打造落实决策部署的示范区。对长期抓政策落实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地区,参照设置经济特区、自贸区的做法,给予一定政策自主权,允许先行先试,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为全国复制推广创出经验。
三、健全抓落实的考核机制,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
抓落实问题在基层,根源却在上级。上级考核的“指挥棒”决定着基层的“大合唱”。抓好落实,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督导、考核、激励机制。一是严查督导抓落实。针对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组织专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政策不走样。二是科学考评抓落实。上级对下级考核,严禁将“会议开没开、文件发没发”作为考核内容,减少过去看资料、看台账、看笔记等形式化督导检查。科学制定政策落实考核机制,以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价主要依据。三是容错激励抓落实。当前,基层问责的手段多,容错的手段少。对创新性工作,许多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愿抓,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要将“问责”与“容错”相结合,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容错纠错机制办法,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落实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各级领导干部大胆创新,放手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