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继备付金、断直连之后,反洗钱将成为2019年监管重点

看中国

2019-03-08 08:51

“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这是2019新年伊始流传于网络上的一句话,由于被美团创始人王兴转载,各个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在细细品味着此话蕴含的“危与机”。在支付行业,此话似乎也正在应验。2019年1月14日,是备付金100%集中交存的日子,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此外,网联平台的常态化运营,断直连的完成,也让支付机构告别支付通道“灰量”,走向正规。

备付金交存、断直连完成后,2019年支付机构面临更加严峻的转型压力,整个行业也步入洗牌期。但无论是断直连还是备付金交存,都是从2017年便开始逐步实行,支付机构拥有2-3年的过渡期。现在这两道坎已经过去,到2019年,支付机构的第一个坎或许是严厉的反洗钱监管。

2018年,支付机构因反洗钱罚的不轻

从人民银行官网已公示的处罚信息来看,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一年期间共做出反洗钱行政处罚共计396笔,罚款金额合计:13101.86万元。其中,对单位做出的罚款金额合计12221.96万元,对个人做出的罚款金额合计879.9万元。

据了解,2018年反洗钱处罚金额较大,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等,绝大部分处罚涉及“双罚”,单笔处罚金额大多处于20-50万元之间,单张罚单最高达到486.6万,来自于支付公司。从处罚金额看,银行业仍然是主要受罚对象,占比61%,但与去年相比已有所降低,反洗钱监管力度渐渐向非银机构转移。

其中,支付机构共开出8张罚单,每张开出的处罚金额都较大,共涉及8家支付公司,罚款金额合计1479万。

总体来说,支付机构因反洗钱不力受罚的次数不算多,2018年央行对支付机构的处罚约120多次,罚款金额将近1.8亿,其中关于支付结算的处罚110多次,反洗钱处罚共8次。但是罚款金额较大。而且处罚方式上,2018年也不再是简单的“对事不对人”,较多实行“双罚制”,对于支付机构和责任人员具有较大的威慑力度。

双罚制和国务院重视,反洗钱支付机构不敢怠慢

支付行业的罚单中,2018年反洗钱最高罚单的486万,其实并不算特别高的。2018年3月,民生银行1.63多亿巨额罚单,剑指违规清算。2018年5月,智付被央行和外汇局联合罚款,金额高达4000多万。到10月,杉德被罚没2400多万,让习惯了千万罚单的业界人士也见怪不怪了。

但很多业界人士仍表示,反洗钱监管更加严格,处罚更加严厉。反洗钱罚单采用“双罚制”,即不仅对企业罚款,还对负责人进行罚款。

一般反洗钱的罚单,涉及“双罚制”,在行政处罚内容一栏的最后都有“处人民币XX万元罚款,并对X名相关责任人员处人民币XX万元罚款。”的处罚说明。

对负责人进行罚款的金额不会太高,但处罚会计入职业档案,影响其职业生涯,未来在职业升迁时会收到很大影响。在资质要求严格的支付行业,如果相关人员存在反洗钱不力这一重大职业污点,职业发展将处处受限。

以《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为例,在“申请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中,就有一条“曾经担任被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处罚单位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并对被行政处罚负有个人责任或者直接领导责任,自执行期满未逾2年的。”不得担任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重大过失或犯罪记录的,没有年限,直接不能担当要职。如果涉及洗钱,是重大过失或犯罪吗?由此可见,个人受到处罚对其职业发展影响之大。

所以支付机构无论是企业整体,还是高层个体,对反洗钱都异常重视。

在大的政策环境上,近两年对反洗钱要求也更加严格。201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简称“三反”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反洗钱监管。到2018年10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即“一行两会一局”,召开了首次反洗钱工作部署会议,可以看出国家推动反洗钱工作的决心与努力。反洗钱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和细化,甚至开始步入大众视野。

条例不断细化,支付机构反洗钱监管呈现2大趋势

2019年元旦前夕,“日交易额超过5万元就要被上报央行”的消息在自媒体的发酵之下,步入大众视野,支付宝与财付通相继辟谣,传播和解析存在一定误读,其实源文件便是反洗钱要求。

在2017年7月1日,《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落实,其中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并首次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等纳入责任主体范围。

到2018年6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银发〔2018〕163号),细化了对支付机构反洗钱的要求,其中就有上文所述具有一定争议的“交易超5万需上报央行”。其原文是“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支付机构需要上报央行。

虽然支付宝与财付通对此进行了辟谣,但我们也着实感受到了反洗钱监管之严,反洗钱相关条例开始步入大众视野,影响大众的生活。

而对于支付机构的反洗钱要求到底呈现怎样的趋势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统计,由于许多支付条例对反洗钱都有或多或少的要求,在此仅是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2018年落实的相关条例,对支付机构反洗钱要求逐渐增加,在2018年7月26日,央行更是连发4文加强反洗钱。此外,在反洗钱要求上,呈现2大趋势:一是要求支付机构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完善其反洗钱系统;二是完善支付机构的大额交易报送机制。

简单来说,支付机构需要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监管部门需要知道任何一笔大额交易的交易信息。

2019年,反洗钱监管或更加严格

2019年开年,广州央行便发布9张罚单,光大银行广州分行等三家银行及易联支付、汇聚支付等六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罚,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100万元。

对此,易观金融中心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曾表示,2019年,支付行业监管高压仍将持续。虽然开年的九张罚单里未涉及违反反洗钱等相关规定,但随着断直连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和跨境支付等业务的兴起,反洗钱或将成为未来监管的重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金中心主任薛洪言对于目前的监管态势,也曾发表类似观点。他表示,洗钱过程必然涉及到资金的转移和支付,所以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处于反洗钱的一线阵地。针对洗钱工作,世界各国均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体系和操作规程,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已纳入反洗钱统一监管框架之中,反洗钱支付机构合规经营的红线。

在163号文落地执行之后,大额交易上报标准已经确定,2019年将是执行之年,各地监管分支机构和各地支付机构将围绕政策落地忙碌。可以预见,支付机构因反洗钱将暴露出更多问题,或许更多反洗钱罚单也将开出。2019年,支付机构除了备付金交存和断直连带来了转型压力,如何加强业务合规性,符合国家反洗钱要求也是要渡过的一个大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支付机构加码跨境支付,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更加复杂的支付环境,更多支付场景的出现,也考验着国家反洗钱条例的完善程度,未来对支付机构反洗钱的要求会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