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区域一体化”引领中国未来三十年

财经

2019-03-08 09:19

核心观点

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由各地gdp竞赛模式转换为区域一体化模式,这将释放10亿人的创造潜力和消费潜力,其意义,不亚于再来一次“改革开放”。

区域一体化是必然选择

随着gdp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同时,也到了需要对经济发展动力进行“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

出口、投资、消费,是现代经济学公认的经济发展动力来源。过去四十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依赖出口、投资驱动,这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切实有效的战略决策。

截止2017年,出口的gdp贡献度已经从2008年的70%降到了10%,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继续投资对提升经济的边际效用明显下降;而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在50%左右,相较于发达国家80%的占比,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展望未来三十年,能够继续支撑我国经济平稳、相对高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将是释放10亿人的创造潜力和消费潜力,这是基于对未来前瞻性预判而做出的科学决策,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基础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我国在前一个阶段的投资驱动期,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消费驱动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本建成了“三高一网”(高铁、高速、高压输电、通讯网),形成了以高铁为结点,以高速为纽带,以高压电网为动脉,通讯网全覆盖的立体结构,为我国资源、能源、人口、信息、物流、资金等要素的高效分布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出,将继续提升城镇化率——由 2017年60%的水平,提升到发达国家平均80%的水平,发展空间巨大。


八横八纵格局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布局

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将重点覆盖五大区域:华北区域(京津冀一体化)、华东区域(长三角经济带)、华南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华中区域(长江经济带)、华西区域(西南经济圈)。

区域内,实施“先富地区定向帮扶后富地区”的发展方式,快速全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富裕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华北区域为例,2017年三地政府联合制定了《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2+4+46”个产业转移平台的目标,三地将共同引导相关产业、资源、人口在区域内合理分布。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将再添9条城际高铁,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构建0.5至1小时通勤圈,资源和人口的流动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区域一体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下涌现出的一批“独角兽”企业,如拼多多、趣头条、抖音、快手等,仅仅是区域一体化释放的历史性红利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幕还没有拉开。

同时,由于整个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过去有效的经营模式、市场拓展方法以及“买房升值”的投资行为,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未来面向最终用户的企业,只有高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根据国际发展经验,随着制造、物流、信息、资金的成本持续下降,“好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的成本,会比目前“造假货”的成本更低,那些“高毛利”的企业将失去生存空间。

这就是区域一体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未来的人,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提前准备,才能致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