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节 | 走进战争的女人
欢度妇女三八节
“世界上从没有无能的人,(我们)有资格去获取一切的。” ——丁玲
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三十多年前,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说,不。
她们其中一位荣立一等功,两位成为烈士陵园中丰碑。
她是“老山的南丁格尔”
“我上战场,右手提着那个手枪,保险都打开,左手揣着光荣弹,那衣领里边还放了一把20号的手术刀片,万一越军要在设伏的话,我坚决不能当俘虏。”刘亚玲说上战场前她连心跳都没有加速,如果再有战争的话,她还愿意到战场的前线参与救援。
1984年后的四年,刘亚玲6次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到过14个阵地,参加过4次阵前出击4次,拔点作战3次。

1984年,刘亚玲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护士学校毕业,本来可以分配到北京301医院工作,可她想,当了那么久的兵,连战场都没有去过,枪也没有摸过,岂不是可惜。
毕业后的她去到了云南文山67医院工作,那是距离战场最近的的医院。在医院里,她看到许多战士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牺牲或者造成终身残疾。
于是,她七次想领导写上前线抢救伤员的申请,可都被拒绝了——因为她一个女孩子,一线是打仗的地方,她只会给前线部队添乱。

可倔强的她依旧想上前线。于是,她几次请假,不顾组织处分,偷偷地登上去往前线的军车。
1986年10月14日,中方制定“蓝剑计划”,欲展开对越军的大规模夺点作战,大战在即,身背处分的刘亚玲早已“蠢蠢欲动”。主打10·14战斗的47军139师来自兰州军区,绰号“西北狼”。刘亚玲在这次偷上前线的半路上再次幸运的遇到了陕西同乡,军用卡车直接将她拉上了老山主峰。
13日深夜,刘亚玲独自摸进了最前沿的团指挥所,第二天中午,战斗正式打响,大规模拔点作战不同于平日的防御作战,激烈的枪炮声几十分钟后,潮水般的伤员瞬间就挤满了指挥所。一小时从刘亚玲手里就经过五六十个伤员,就是一分多钟或者不到一分钟她就得救一个伤员,刘亚玲不吃不喝,连续作战二十多个小时。

刘亚玲曾两次带伤参与救援,可受伤的她依旧高强度工作,只为挽救更多士兵的性命,她被指导员们称为“老山南丁格尔”、“战斗女神”。
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位女烈士
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位女烈士,她叫郭容容,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年仅24岁。

1974年,17岁的郭容容参军入伍,在宣传队里跳芭蕾舞。1978年,她到了电影队担任了电影放映员。

1979年,郭容容所在的部队接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部队在广西龙洲县下冻地区待命,她和电影队其他几名同志被分配到伤烈组工作。来到前线的郭容容立刻投入战斗中,搭帐篷、构筑防炮洞、寻找水源等等。

战斗打响后,郭容容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1979年2月25日,围攻高平的战斗打响了,伤烈组赶赴前线,26日下午,郭容容和伤烈组的同志们一起把烈士抬上汽车,护送烈士遗体回国。汽车在返回祖国的途中,突然遭到敌人三面火力点的猛烈射击,郭容容不幸中弹牺牲。
她是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唯一

杨志琼是麻栗坡烈士陵园唯一一位女烈士,她的墓碑上这样写着“麻栗坡县天保农场友谊队民兵,共青团员,一九六一年生,一九七九年九月八日在中越边境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

杨志琼的家距离中越边境只有不足十公里,从1979年以来,这里一直笼罩着战争的阴霾,炮火不断,作为家乡的儿女,青年人都加入了民兵组织,守卫家乡,18岁的杨志琼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只是大家没有想到,她在巡逻当中,遭到袭击身亡。

2018年2月8日,志愿者来到麻栗坡县天保农场为杨志琼烈士母亲陆方英送上烈士父母关怀礼包。
志愿者和奶奶坐在院子里聊天,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志愿者得知她关节不好时,立刻拿出关怀礼包中的护膝,为奶奶戴上。

这些女烈士不被性别的标签所框死,她们勇敢地成为她们想成为的人,即使是面对战争。只可惜的是,她们其中一些在她们最美的年纪,便牺牲了,成为烈士陵园中的一朵花,明艳而傲骨。
而她们的爸爸妈妈也因此失去了一个独立而有想法的女儿,国际妇女节,与我们一起替女烈士向他们的父母献上一份孝心!
(素材部分来源网络)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以“抚慰战争创伤,倡导人性关怀”为使命,源起于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动,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基金会致力于为战争背景下的个体士兵提供人性关怀,关怀服务抗战老兵。

烈士父母关怀计划
2017年9月30日,第四个烈士纪念日该项目正式启动。烈士倒下了,但是他们的父母还孤独地活着。抚慰烈士父母的创伤,给他们带去社会的温暖和敬意,是龙越慈善基金会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
目前烈士父母关怀计划内容包括:为烈士父母送关怀礼包、关怀独居烈士父母、陪烈士父母扫墓。
截止2019年1月,为湖南、云南、陕西、安徽、贵州、湖北、吉林、广西、深圳9个地区的烈士父母送去超过4000份关怀礼包,为1位独居烈士母亲提供陪伴服务,协助6位烈属跨越千里扫墓,了却烈士母亲心愿。
▼点击阅读原文,向烈士父母献上一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