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运20和伊尔76 中国空军战略运输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运-20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近年以来,我国无论是经济水平、科技水平还是军事实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就军事方面而言,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装备的服役,无疑可以显著地提升我军的作战能力。而今天的话题就和我军的新装备有关,那就是我国自行研发装备的新型战略运输机——运20。在我国空军刚刚建立之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立足于国土防御,所以优先发展都是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现在看来也确实卓有成效,歼-10、歼-11以及歼-16随便哪个拿出来都有不弱的战斗机,除此之外还有世界顶尖的四代机歼-20,中国在战斗机方面无疑是熬出头了。
运-8
但是反观其他方面,就稍微差点意思了,轰炸机方面,中国的主力轰炸机还是在老掉牙的轰-6基础上升级的轰-6K,虽然号称是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然而受限于平台,既没有什么隐身能力又没有什么突防能力,作战能力还是比较有限。在看看运输机,运-20出现之前,中国的数量最多的运输机还是运-8中型运输机,能撑得起门面的也就是不超过30架伊尔-76战略运输机,就运输机的总数来说,中国甚至还不如印度。也就是说,中国空军在战略运输能力建设方面还比较缺失。而随着我国空军的战略从国土防御转变为攻守兼备,战略运输能力的重要性一下就提升了上了,中国空军对于大型战略运输机的需求也就日益凸显,运-20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空军装备的伊尔-76
既然和我军装备的伊尔-76一样是大型战略运输机,那运-20自然免不了要和伊尔-76进行一番对比。其实就外观来说,运-20和伊尔-76长得还挺像的,两者都采用了悬臂式上单翼以及悬臂式T型尾翼,机翼和尾翼算是飞机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既然采用的设计基本相同,就难怪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运-20就说抄袭伊尔-76的产物,因为包括美国的C-17“环球霸王”以及欧洲A-400M运输机在内的许多战略运输机都采用的是相同的设计布局。其实仔细一点看,还是很容易看出运-20和伊尔-76的不同,运-20对货仓的尺寸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货舱进行了加高加宽,所以运-20的机体看上去会更短粗一些。而且运-20采用的悬臂式上单翼其实也暗藏玄机,它的机翼并没有插入机舱,而是设计了一个顶置翼盒专门来容纳机体上的机翼部分,由于这个顶置翼盒的存在,所以运-20有一个不太明显的“驼背”。这样做的好处呢,就是保持了内径的完整,使机翼不会影响货舱的高度,有利于运载高度较高的货物。
美国C-17运输机
其实在上文中,已经说到了运-20相比于伊尔-76的第一个也是作为运输机来讲最重要的优点——运载能力强。以伊尔-76MD为例,其最大载重为48吨,而运-20的最大载重超过了60吨,而且不仅是载重量上的提升,伊尔-76的货仓在设计时存在宽度较小,高度较低的问题,以至于俄罗斯的主战坦克需要拆除侧裙板才能勉强进入伊尔-76的货舱,这对于运输能力有明显的影响。而运-20在设计时就吸取了伊尔-76的教训,将货舱设计得更宽更高,有更好的装载适应性,可以运载我军现役的绝大部分大型车辆,更加符合新时代空中运输的要求。
运-20
然后再说说发动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运-20的原型机采用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发动机,也就是比较老的伊尔-76上用的型号,单台推力120千牛左右。作为首个中国自研的战略运输机,运-20肯定不能满足于使用“外国心”,所以后来运-20装备了WS-18,但其实它就是D-30KP2的仿制型号,性能上没有什么大的亮点。尽管WS-18的性能和D-30KP2差不多,但是要知道新型号的伊尔-76上已经装备了PS-90A-76发动机,单台推力可达到160千牛,这样的话运-20在发动机方面无疑就落了下风,虽然在气动布局以及整机重量上有优势,但发动机上的差距是不可忽视的。好在我国为运-20研制真正的“中国心”,WS-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也可以达到160千牛。装上了这款“中国心”之后,再加上运-20在其他各个方面的优势,就可以真的称得上是彻底超越伊尔-76运输机了。
起飞中的运-20
其实说到底,运-20能够实现对伊尔-76的完全超越并不奇怪,伊尔-76研制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苏联时期,1975年就开始服役了,而运-20在2007年才开始研制,2016年才开始服役,运-20拥有相当明显的后发优势。就航电系统这一项来说,时间上的差距就难以弥补,伊尔-76采用的航电系统多为传统的指针式仪表,而运-20上则是可以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再在彩色显示屏进行显示的综合航电系统,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不管怎么说,运-20的服役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代表着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的转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