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他结合了东方和西方”: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荣获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文化娱乐

2019-03-06 15:12

3月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公布了2019年获奖名单,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获此殊荣。他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第46位获奖者,也是第8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

矶崎新被认为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战后建筑师之一,他在建筑界活跃了近60年,其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件,分散在亚洲、欧洲、北美、中东和澳大利亚。他既是一位建筑师,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理论家,在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之前,他于1986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中国人对矶崎新的作品应该也不陌生。他为中国城市设计的作品包括深圳文化中心(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2008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年)和湖南省博物馆(2017年)等。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年),照片由Chen Hao提供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年),照片由Chen Hao提供

矶崎新于1931年7月23日出生于坐落在日本第三大岛的大分市,与广岛市隔海相望。当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袭击时,他只有14岁。日后回忆自己对建筑的第一感觉时,矶崎新这样说道:“当我长大到刚刚能够记事的时候,我的家乡被摧毁了。在海岸的另一边,原子弹降落在了广岛,所以我是在归零地附近长大的,那里完全是一片废墟,什么建筑都没有,什么房子都没有,甚至连一座城市都称不上。我的周围只有军营和庇护所。”

“因此,我对建筑的首个体验就是建筑的虚无,然后我开始认识到人们如何重建家园和城市。”

矶崎新的建筑事业随着日本战后重建工作的进展起步。1954年,矶崎新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1961年完成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课程,师从知名日本建筑师、198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丹下健三。1963年,他创建了矶崎新设计工作室,其早期的著名作品包括大分县立图书馆(1966年)、大阪世博会70周年庆典广场(1970年)、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1974年)和福冈北九州市立艺术博物馆(1974年),他的多件作品被认为是日本粗野主义的典范之作。

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1974年),照片由Yasuhiro Ishimoto提供

不拘一格、风格多变既是矶崎新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外界对他的评价。普利兹克建筑奖评语称:“矶崎新的作品类型多样,包括从乡土特色到高科技的多元化呈现。显然,他没有追随潮流,而是在走自己的路。”同济大学出版社子品牌“光明城”刊文认为,矶崎新是一位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西欧历史为背景开展创作活动的建筑师,这也赋予了其作品一种独特的全球性魅力:

“面向新的时代,把‘文化混合’当作创造的土壤时,这是一种相当聪明的‘姿态’。与其收敛,不如扩散;与其明锐,不如晦钝。这作为向以后过渡的台阶,是很有效的。这也好像暗示一种新的创造,使人们产生一种对明天的期待感,也是这种‘姿态’的特征。

与世界上别的建筑师比较,像矶崎新这样,能够给我们我们这种奇妙的预感的建筑师极为少见。这大概就是矶崎新作品的全球性魅力之所在。不管作何解释,这种魅力都全然不会失去。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把这种魅力特地归结为立方体、棱椎体等几何构成。它们本身并不重要。而矶崎新对这些要素的组合或者说选取,则明显地充满了丰富的感性,是其他建筑师所望尘莫及的。”

洛杉矶当代艺术馆,照片由Yasuhiro Ishimoto提供

矶崎新是在全球和本土层面理解建筑需求的开拓者——这两种力量实际上属于同一个挑战,”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Stephen Breyer说,“多年来,他试图让全球各地那些有着悠久建筑历史的地方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传统,而是在帮助发扬传统的同时向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学习。”

曾参与组织中国国家美术馆国际竞赛的中国建筑师唐克扬在《三联生活周刊》刊文回忆了他在竞赛期间与矶崎新的交往。矶崎新虽然未能通过首轮竞赛,但一直是这项竞赛的热心关注者和竞赛评委之一。这位热爱南宋建筑的日本建筑师在自己的竞赛方案中回溯了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并提出了一个值得所有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思考的观点:今天的建筑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偶像”(icon),而是应该融入到它所在的城市“系统”中去。

“大部分日本建筑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变得越来越‘日本化’。矶崎新的雄心显然是要超越这种有意无意的民族身份,他学习西方并不是日本近代化初期的全盘照抄,正如他喜欢中国古代建筑却不试图复制‘偶像’——即使在中国业主的要求下也不。”唐克扬写道。

【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语全文:

矶崎新

矶崎新,生于日本九州岛大分市,是一位多才全能、影响力显著,且真正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建筑师。他从1960年代开始进入建筑行业,成为日本第一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建立深刻长久联系的建筑师。他拥有丰富的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知识,拥抱前卫思想,从不复制现状,而是一再打破现状。在追寻有意义的建筑的过程中,他创造了优质且拒绝浅显分类的建筑作品,这反映了他持续不断的进化,总是能够提出新鲜的观点。

在过去超过50年的时间里,矶崎新一直活跃于建筑界且通过他的设计作品、写作、展览、举办重要会议和担任比赛评委对全球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支持了全球许多年轻建筑师,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福冈联结世界住宅项目”(1988年-1991年)和“富山县城市面孔项目”(1991年-1999年)中,他邀请了年轻的国际建筑师在日本参与项目。

矶崎新的作品类型多样,包括从乡土特色到高科技的多元化呈现。显然,他没有追随潮流,而是在走自己的路。他对城市新愿景的早期探索可以在“空气中的城市”(City in the Air)项目中看出来,它显著区别于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在传统城市流行的多层城市(multilayered city)。他在故乡日本的首批作品包括一件日本粗野主义的大师之作——大分县立图书馆(1966年)。而诸如北九州中央图书馆(1974年)和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1974年)此类的作品则反映了他对更个人化的建筑的探索。在博物馆中,立方体的清晰几何性显示了他对虚无和网格的痴迷,这在展示不同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均衡稳定性。

大分县立图书馆(1966年),照片由Yasuhiro Ishimoto提供

在全球多个国家都能看到矶崎新设计的各种尺度和类型的建筑作品。在美国,他的名声由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1986年)和佛罗里达州迪士尼大厦(1991年)建立,前者展示了他称为“圆筒修辞学”的美妙拱顶,后者体现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幽默阐释。

许多人是通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桑特乔迪体育场这样的宏大建筑了解他的作品的。他在中国亦有许多杰出的作品,比如于2008年竣工开放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及深圳文化中心(2007年)。

巴塞罗那奥运会桑特乔迪体育场,照片由 Hisao Suzuki提供

近年来,矶崎新在一系列新作品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活力,比如卡塔尔会议中心(2011年)、与安妮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一同为东日本大地震灾区设计的移动充气式“新方舟”(2013年),以及于2018年竣工开幕的米兰安联大厦。再一次地,这展示了他能够在理解环境复杂性的同时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精巧的,启发灵感的建筑,无论是在城市层面还是内部空间层面皆是如此。

卡塔尔会议中心(2011年),照片由Hisao Suzuki提供

“新方舟”(2013年),照片由Iwan Baan提供

显然,他是当今全球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一直在寻找新的灵感,不惧怕改变和新鲜观点。他的建筑建立在对建筑、哲学、历史、理论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上。他结合了东方和西方——不是通过模仿或拼贴,而是找到了新的融合路径。他热心支持其他建筑师,鼓励他们参与竞赛和彼此合作,展示出了极大的慷慨宽容。出于上述这些原因,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决定选择矶崎新成为2019年获奖者。

水户艺术馆,照片由Yasuhiro Ishimoto提供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