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两会快评|不开药只开口,白岩松说的咨询门诊值得一试
他认为,在医院的专家门诊中有一定比例已经看过病,需要再一次确诊的患者。在患者赋权的基础上,咨询是越来越多患者的现实需求。他建议在公立医院必须开设咨询门诊,不开刀不开药,但要多开口,而且形成错峰,比如上午临床门诊,下午咨询门诊。
通俗地说,所谓“咨询门诊”,就是不开刀、不开药,医生只负责给患者提供咨询和建议。这样的形式目前除了心理咨询,在其他科室的门诊中还属少见。
现实中,医生超负荷看门诊,患者耗时耗力排队,在公立医院中是见怪不怪的场景。白岩松的提议,正是针对当前现实试提出的比较讨巧且实用的方法之一。
咨询门诊制度若实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患者,已经看过病再来确诊和咨询的患者就不用再“加塞”排队了;错峰看病,也节省患者排队的冗余时间。这样的点子能够留给急需的患者更充分的门诊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的状态。
除此之外,咨询门诊是越来越多患者的现实需求。在现在的医疗模式当中,医生较少下非常绝对的诊疗方案,往往会开出好几个诊疗计划供患者选择。但是患者作为非专业人员,很多时候没办法权衡利弊、择优而行。
在白岩松的方案中,利用退休资深医生和一些有空闲时间的专家开设咨询门诊,给患者一个寻求帮助、解答疑惑的地方,这对于打破医患信息不对称和行业专业壁垒解十分实用。
当然,提议实用并不代表成功,被采纳和施行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
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收费,咨询门诊不可能成为完全的公益项目,但是咨询的费用定价是个问题。患者可能会不理解“动动嘴皮子”要收费,在这个层面,医院要做好宣传、解释的工作。咨询费用说到底是一种知识付费,在初期的推行上必然是有困难的,所以进行试点,从点及面的推行就显得有必要。
更为核心的或许是权责划分的问题。咨询门诊的医生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万一医生给出的建议出错,或是患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迁怒于咨询医生,该如何处置?所以咨询试点的初期,必然要防微杜渐,建立明确的权责划分的制度,既要维护医生的权益,也要划定患者的责任。
咨询门诊这样的提议若是被采纳,必然会引起更多的讨论,但改革本来每一步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甚至没有最优解。在科学评估与谨慎试点的前提下,一个不开刀、不开药、只开口的实用主意,或许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