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研学火星模拟基地吸睛,科技旅游会成为下一个网红热点吗?
从《星际穿越》到《火星救援》,无数欧美科幻大片圆了人类的宇宙梦。而春节期间的《流浪地球》,引爆了中国式科幻的花火,原本蛰伏着的中国科幻迷们,有了声音。
在筹备了半年多之后,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的火星营地也正式开营,中国首个研学火星模拟基地建成投运,恰好赶上这一波科幻潮。
冷湖这个苍凉的名字背后,是专家眼中最像火星的地方茫茫荒漠,分布着河流、湖泊干涸的沉积物,在地貌、地质和物质成分等方面,都有类似于火星的特征。
营地建设风格也模拟未来人类移居火星后的生存环境,搭建有总部大楼火星舱等,使体验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快进入生存挑战角色,完成火星移居课题研究。同时,为吸引更多科考专家前来科学考察,用于天文观测的双塔也已建成。
消息一出,便吸引了无数科幻迷以及普通网友的好奇心,也让我们不由猜想,这个火星模拟基地,会成为下一个网红景点吗?
Chapter 1
正在成为旅游新宠的科学基地
人类对于宇宙有着天然的崇敬与向往,似乎是嵌刻在基因里的,对人类的宇宙探索史,正如有人说,非洲大陆上的古猿第一次抬起头仰望星空,比航天飞机升空意义更加重大。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因此,一系列科学基地成为旅游目的地新宠,并不奇怪。
贵州黔南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著名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观测脉冲星、暗物质、黑洞甚至星外文明,还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信号。
现如今,中国天眼已向人们开放,可让游客近距离观看天眼,在这里,也是天文爱好者的最想去的地方,因为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天文知识,还有机会探索外太空的奥秘。
资料显示,2017年上半年,天眼所在的平塘县就接待游客513.63万人次,增长40.1%;旅游总收入完成46.23亿元人民币,增长43.07%。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通常所说的紫金山天文台包含了两个概念。一是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以天体物 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二是指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被当时的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之一。
除了学习天文知识之外,还可以就近观摩1928年便架设的60厘米口径反射望远镜,目前仍保留着射电频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进行针对太阳的观测。
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在甘肃酒泉,而是在酒泉市以北二百多公里,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每次有重大发射活动的时候,总会有不少航空迷、游客前去观摩。
Chapter 2
国外早已发展成熟
对比起国内发展并不完善的科技研学旅行,国外的科技旅行早已发展成熟,甚至不满足于基地,而是直接前往外太空旅游。
2015年,美国就曾在夏威夷莫纳罗亚火山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火星生存试验,模拟航天员在火星基地里的生活。该区域没有动物、植被稀少,跟火星环境相似。6名志愿者住在一间直径11米,高6米的圆形舱内,跟外界几乎隔绝,只能通过延时20分钟的电子邮件联系。生活物资比较紧缺,每4个月提供一次物资,吃的是罐头、奶酪粉、冷冻干货等。
此外,可供参观的NASA中心,已经十分商业化。青少年可以在中心亲身经历与参加各种关于航空航天的活动,接受五大模块训练,体验航天飞机起飞降落
在俄罗斯的加加林航天中心,付出一笔不菲发费用,游客可以体验如航天员一般的失重体验。
Chapter 3
国内研学旅行规模将达千亿
中国旅游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中曾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游客们从对山水风光的追求,变为对星辰大海的向往,科技研学的最好机会已经出现。
1、市场热度持续上升
在各种政策的催化下,研学市场正在迅猛增长,产品在丰富化、标准化、立体化、创新化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2、研学旅行消费需求后劲可期
据调查,约3/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六成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从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
游客的消费意愿,在于获得的体验能否值回花费的金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太空,但愿意获得与之类似的体验。
3、科研旅游两不误
欧美国家将科研与旅游两者既结合又互相分离,将中心基地中分出一部分作为旅游商业,而科研部分则不受干扰。这样的路径,不仅仅在国外有成功案例,即使是中国,也已有实现,只是商业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
回到开头的问题,首个研学火星模拟基地,会成为下一个网红景点吗?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可能性不小,但要成为网红景点,营销推广的联动、不虚此行的体验等要素,都必不可少。
(来源:迈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