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腾讯金融突然高调:不甘心做“半个业务”

财经

2019-03-04 23:12

过去的2018年,互联网公司无一不面临着流量见顶、红利消失、收入放缓等困境。巨头如腾讯,手握庞大的用户流量,也出现了核心业务放缓、监管趋严、股价下跌。

此大背景下,曾被腾讯定义为“半个业务”的金融业务却在最近高调突起,进行业务升级,引起外界关注。

腾讯财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在2018年三季度收入接近140亿元,约占腾讯总收入的17%;其微信支付跨境业务已支持4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合规接入,支持17个币种的直接交易;现金贷产品微粒贷累计放款万亿元;微众银行2017年净利润为14.48亿元,同比增长261%。

坐拥10亿微信用户的腾讯,流量在手难有敌手,尤其是在游戏业务受阻后,大举发展金融业务在预期之中。但腾讯金融的未来依然要面临重大的挑战。

低调升级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源于腾讯在2005年上线的财付通,财付通最早是与QQ钱包绑定,一直以来受众较小,直到微信广泛使用,财付通联手微信,借助微信红包才广为熟知,微信也由此打开了移动支付方面的端口。

到2016年5月贵阳数博会上,马化腾首次提及腾讯的“两个半业务”。其中腾讯的社交和数字内容是两个业务,腾讯的金融业务只是半个业务。

然而金融这半个业务,频繁秀肌肉,升格业务,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走到前台,在腾讯业务板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腾讯金融品牌在2018年9月首次独立。其FiT线(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以“腾讯金融科技”的整体形象对外呈现。

2018年11月,微信版“余额宝”——零钱通启动公测,用户开通零钱通后,可以将微信钱包里的资金直接用于微信支付所有场景的消费,也能同时帮助用户自动获取理财收益。

与此同时,微信版“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分也在部分地区上线,用户在线下场景扫描共享充电宝签约开通,并获得免押金服务。

其次,腾讯金融科技的财务数据从侧面佐证了其业务的升格。

截至2018年9月底,微信支付用户达到8亿,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逾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腾讯微保小程序月活用户近2000万;截至目前,腾讯理财通用户量超1.5亿,资金保有量超5000亿。

现如今腾讯的金融业务,以第三方支付为立足点,将金融科技服务应用至财富管理、保险、小微贷款、银行等领域,其FIT家族拥有理财方面的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支付方面的QQ钱包、微信支付、财付通;证券方面的腾讯微证券;金融创新服务方面的一生保、手机充值、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几乎涵盖整个金融业务领域。

至此,闷声发展的腾讯金融业务在发展14年后,已升格为一个面目清晰的完整版块,并承担起腾讯增长引擎的作用。

腾讯的麻烦

艰难的2018年和充满未知的2019年,是腾讯金融科技业务不得不升级走至前台的大背景。

先是曾作为腾讯收入半壁江山的游戏业务不容乐观,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腾讯去年三季度财报,当季营收达到805.95亿,由于游戏业务的疲软,总收入只同比增长24%。其中腾讯游戏业务在2018年三季度收入为258.12亿元,同比下降4%,是这项业务数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外,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至32.03%,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

游戏业务受阻主要由于游戏版号申请受限,使得腾讯游戏增长放缓。去年8月,Wegame版《怪物猎人世界》被下架,绿色通道被证明走不通,市场对游戏监管的预期从短期变为长期,《绝地求生》吃鸡等游戏迟迟无法实现商业化变现。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游戏时间。

屋漏偏逢连夜雨,腾讯的另一个重要板块内容生态业务也遇到了竞争和监管的双重压力:首先是头条系抖音等产品对腾讯用户时长进行侵蚀;其次是去年以来,腾讯微信多次遭到约谈,要求清理违规内容等,监管尺度明显加大。

正是因为上述的风险与问题,腾讯金融业务地位上升在情理之中。腾讯高管也曾放话金融业务的收入占比未来将上升到40%,这也意味着腾讯内部对金融业务的期望很大。

未来充满挑战

腾讯的金融科技半个业务升格为一个业务之后,能否撑起腾讯的未来,市场对此是存在疑虑的。一方面有来自支付宝、传统银行等的竞争压力,腾讯金融缺乏先天优势,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政策也在收紧,2019年对腾讯而言将充满挑战。

作为腾讯金融的底色,所有的高楼大厦都需要在支付这个前提下生长,支付就成为腾讯金融关键的一笔。无论是零钱通、还是微信支付分,都以微信支付账户为基础。

有声音认为,凭借微信10亿用户的流量优势,就可以超越支付宝,但事实上,尽管微信支付仅在支付笔数已经达到日均12亿笔,领先于支付宝,但在交易份额上,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支付宝的支付份额为53.7%,腾讯金融的份额为38.82%。

究其原因,无非是微信支付的笔数背后,有大量的红包作为支撑,真正的商业交易笔数占比处于弱势。腾讯也意识到了微信支付在往更有价值的金融延伸方面存在短板,亟需将支付笔数转换为支付份额,并推出了各种基于支付的服务,例如信贷、理财、保险等等。但在这方面,支付宝早已跑在前面,微信支付要在某一项业务上达到或超越支付宝的难度很大。

这其中,除了微信支付在商业交易方面不占优势之外,微信没有掌握“数据”这个金融最重要的要素,导致微信没办法做好风控,进而做好金融,也是重要原因。

微信支付更多的是在做支付通道业务,这表现在微信长久以来依赖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和服务商来推广微信支付,支持微信支付的商家首先是某个ISV的商家,因此底层的数据也被ISV所截留。

而且,微信ISV还有个“大商户号”概念,即微信给一些大商家、ISV配置大商户号,允许这些大商户号发展下线,给小商家开设微信线下收单接口。这就形成了每个大商户号背后,都绑定大量小商户账号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微信并不直接掌握这些小微商户的合规性,无法保证准入门槛,造成接入的商家鱼龙混杂,使得微信无法保证能够获得具体商家或用户的准确的数据。

最重要的是,微信始终是一个社交平台,在社交平台上做金融,好比在支付宝上社交一样,在用户眼里是“政治不正确的”,缺乏一定的安全性。而且,腾讯金融几乎全借助微信生态来发展,一旦微信出现问题,会使得腾讯金融受到重创。

一个更具有不确定的变化是,与腾讯的其他业务一样,金融业务当下也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尽管腾讯坚持不分拆金融板块,避免了独立的监管主体,但随着新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避免金融业务在各个条线的盘根错节,让新金融的发展更阳光化,“穿透式”监管渐行渐近。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在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等5家金控企业纳入监管试点后,今年有可能会扩容到更多的机构。手握金融全牌照的腾讯,即便坚持不分拆,其各项金融业务也势必面临对应的监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