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发力薄膜太阳能:当初被人“卡脖子” 现占领制高点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全国工商联咨询委员会委员、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对此,我们备受鼓,在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的主旋律下,国家密集出台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8年4月,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多处提到鼓励发展太阳能应用。
随后多家企业以薄膜太阳能为切入点,加快布局。这其中就有汉能的影子。
先发优势
在很多企业开始布局时,汉能其实在这个行业已盘踞多年。汉能于2009年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如今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技术,占领了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制高点。
薄膜的特点是轻、薄、柔、高效率。当时,汉能创始人李河君判断,薄膜化、柔性化才是太阳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汉能朝着这个方向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也受制于国外技术,被“卡脖子”。
汉能方面对中新网表示,2012-2014年间,汉能先后将世界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收入麾下,走出了一条 “并购全球核心技术--消化吸收、整合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战略。
随后,汉能在北京、四川、江苏、美国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建立了覆盖全球研发体系,建立起全球协同创新机制,以提升各项技术。
除此之外,汉能还将核心装备的设计和制造逐步从海外转移到国内,装备、团队本地化,量产装备整机国产化率已近100%。
注重创新
在汉能吸收整合的同时,特别注重创新。据了解,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技术实力与专利申请数量均位居业内领先地位:各主要技术路线的薄膜太阳能芯片转换率保持和打破六项世界纪录。
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200件,2018年每天申请专利超过30件;而2019年,公司计划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0000件,每天约60件。
例如,在过去2018年,汉能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团队将单结砷化镓电池研发效率超过其他技术路线理论极限水平,使汉能单结砷化镓电池效率在短短一年内两破世界纪录。
Alta Devices团队还代表汉能制定国际标准《柔性薄膜光伏组件卷曲测试方法》,主导住建领域首个柔性薄膜光伏组件产品标准。
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攻克100多项难题,通过50多项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在国内率先推出薄膜太阳能发电墙“汉墙”解决方案,并主编《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重测导则》等3项重量级国家标准。
创新离不开人才储备,目前,汉能拥有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人员超过2000名,囊括全球铜铟镓硒技术之父Mr. Lars Stolt先生,拥有近30年的薄膜电池研发经验、共获得16项美国专利的Scott Wiedeman先生等国内外先进半导体和太阳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市场可期
据不完全统计,薄膜太阳能市场已经吸引了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在内的多家国企或民营企业参与,主要因为其市场可期。
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预计,2015年至2050年间,太阳能发电将出现爆炸式的60倍增长。另据埃森哲的全球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薄膜太阳能可开发市场规模为114万亿,中国市场将超过20万亿,相当于中国汽车产业的3-5倍。
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太阳能是移动的能源,是基础性、系列性颠覆的能源变革:“从天上的卫星、无人机,到地上的汽车、共享单车、背包、帐篷、手机、住宅等等,所有这些载体,都可以利用版面太阳能发电,而且可以被存储、被交易、被共享,这才是移动能源时代。”
正如汉能“让万物发电”的品牌理念,汉能致力推动薄膜太阳能这一真正“绿色”的清洁能源技术惠及全球,在汉能的产品世界里,大到城市摩天大楼,小到邻里屋顶,或是一段路,一个车站,皆因融入汉能的领先技术,“让万物发电”得以实现。
据了解,移动能源既是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又是一个绿色产业。有分析认为,移动能源从通过燃烧取得能源,变成非燃烧方式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实现人类利用能源零排放,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
另外,移动能源具备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在任一行业的应用都是颠覆性的,能够直接带动电子、玻璃、钢铁等85个行业,改变了传统能源的运输和发、输、配、送方式,从而使人类工业化流程再造。(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