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网贷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新入口,上海警方公布多起案例

看中国

2019-03-05 14:54

网贷app提交申请后,不仅一分钱没借到,反之银行卡内积蓄被转走。

3月5日,上海警方公布多起涉网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醒市民注意财产安全。

因网贷发生的诈骗案,近期发生多起

2018年12月7日,在嘉定安亭上班的单女士接到一个询问她是否需要贷款的电话。单女士正好有资金需求,于是向对方询问了具体事宜。对方让单女士下载一个APP软件,并在软件中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但是,单女士输入卡号时,被告知刚才输入卡号有误,于是对方称更改卡号需要先支付5000元手续费。单女士按照约定将5000元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帐号上,准备提取贷款时,被告知APP提现密码过期,需要支付4000元激活,激活后会将4000元返还。但是,单女士按指示操作后,又被告知贷款公司风控部门发现单女士有征信不良记录,需要支付9000元担保费。之后,对方又以先还1588元分期还款、提现密码过期等方式前后总计骗取单女士3万多元。

这并非个案,上海警方近期在梳理警情时发现,因贷款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已有多起。

2月11日,长宁区居民刘女士接到一位自称是贷款公司女业务员的电话,询问她是否需要贷款,并在简述了如何操作进行贷款,同时询问了身份证号等多项个人信息。因为确急需贷款,刘女士将相关信息告知了对方。

随后,女业务员告知刘女士需要交10000元人民币的保证金才能贷款。还在银行操作转账凑齐这笔保证金的时候,刘女士收到多条来自某借贷平台的短信验证码。一名自称放贷经理的人在电话中向她索要验证码。刘女士照如此做。

一个多小时后,刘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10000元钱都被转至某信贷平台的账户内。在刘女士心存疑虑之时,放贷经理又通知她,其银行卡上已退回了4999元人民币,并让她将卡上的4999元人民币重新打到一个私人账户上走流水。放贷经理称该私人账户属于公司的财务人员。由于刘女士没有网上银行,只能前往银行柜台进行转账操作。此时,银行职员发现端倪,遂报警。

接报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发现本案中刘女士收到短信中的信贷平台是一家正规公司,确有借贷、投资等业务。后民警致电该公司询问,被告知刘女士当天注册了该公司的投资账号,并充入10000元的投资款,后又马上退出5000元投资款,目前刘女士的投资账户内尚有5000元。但当民警询问刘女士时,她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样一个平台,自己也没有在这个平台上开通过账户。

原来,之前给刘女士打电话的女业务员和放贷经理都是诈骗嫌疑人。他们在套取刘女士的个人信息和短信验证码后,让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正规投资平台,以此来让受害者确信自己的身份。随后,嫌疑人唆使受害者将退还的金额分批转入诈骗账户内。最终,在民警的协助下,刘女士将平台内的余额悉数转出,挽回了损失。

网贷诈骗常见套路有三种

上海警方透露,近期梳理的案件中,常见手段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被害人有贷款需求,在网页中搜索贷款等关键字后查询到贷款网站并注册申请贷款或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注册登记,事后接到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申请的贷款通过审核。在互加社交软件后犯罪嫌疑人称申请贷款的条件尚不够,编造需核实还款能力先要缴纳保证金、银行交易流水明细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或要求被害人提供收款银行卡号并在内存入资金作为贷款保证金,以放款需进账验证码或出账验证码为由,骗取被害人银行卡动态验证码,将被害人卡内资金转走。

第二类是,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被害人需贷款时,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被害人借款合同填写,并编造贷款需先支付所谓的贷款包装费、核实还款能力需先支付首月还款的本金及利息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账户转款或通过第三方软件扫码支付骗取钱款。

第三类是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被害人需贷款时,互加社交软件,并发送二维码或链接,要求被害人扫码、点击链接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操作,并编造先需要支付贷款保证金、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核实还款能力后才能通过审核,诱骗被害人转款给犯罪嫌疑人。

警方提醒,申请贷款时,需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正规的贷款机构都具有营业执照,在进行信用贷款时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和资产证明手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打电话到当地的工商局,看这家公司是否注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