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海尔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是世界五百强?海尔转型至今到底成功没

财经

2019-03-04 15:03

侠道商学院 专注一站式企业赋能的商学院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海尔电器,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 2017年1月10日,WPP和凯度华通明略联手Google发布了首期“BrandZ™中国出海品牌30强”排行榜,海尔排名第七名。 2018年9月2日,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海尔排名第74位。

2015年,海尔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97.48亿元,同比下滑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减少19.42%。从财务数字看,海尔转型效果不是很好。

但这几年,关于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文章充斥网络,而且基本上都是张瑞敏及其鼓吹者的声音。

过去十几年,我们听到的跟海尔有关的新闻几乎都是有关海尔管理变革的。在海尔的变革过程中,张瑞敏提出了很多颇具张氏色彩的词汇,让人眼花缭乱。海尔转型充满了争议,有力挺者,有看衰者,更多的人可能跟我一样,看不懂。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最终的结果都必然是用财务数字说话,用稻盛和夫的话说就是要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创造高收益。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最终没有导向商业的成功,那我们对这个变革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对比海尔与格力、美的的净利润我们会发现,2015年一季度,海尔的冰箱、洗衣机、空调占中国市场份额分别是26.66%、26.5%、12.36%,而2012年全年相应的数据是29.91%、29.88%、13%,几乎可以说是全面下降

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始自2005年,至今已跨越14年。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核心概念不断变化,从“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到“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再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客户个性化”。

具体转型措施可概括成:反转是要彻底调整组织结构,由“正三角”先变为“倒三角”,再变为平台型组织;反转后组织的“主角”也随之转换,不再是管理者,也不是一般意义的一线员工,而是具有经营能力、创业精神的“小微主”。联接是推倒组织边界的“墙”,内引外联,形成组织内外绵密的沟通与协作网络,促进价值共创,海尔成为了开放的、无边界的网络组织,并有望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激活是要激发小微们的动力,增强其能力,是海尔能否成功的关键。海尔有五大激活机制:人单酬机制,股权机制,官兵互选机制,市场契约机制,小微间合并重组。

有人形象地把这次变革称为继30年前“砸冰箱”之后的“砸组织”。其实,拆或砸掉的不仅是海尔原来的模式,而且是它所代表的过去一百年形成的制造企业传统模式,并尝试构建新的企业模式。

要释放潜力,收获转型红利,海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侠道君看来,海尔需要解决三方面的挑战。

  • 其一,企业家资源的稀缺。企业家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如何能够保障在海尔的平台上涌现那么多的企业家呢?
  • 其二,生态系统的管理难题。海尔长期强调执行力文化,组织管理严密,并不是一个产生“企业家”的理想土壤。
  • 其三,“顾此失彼”的风险。海尔可能出现推动力换挡的“失速期”,陷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另外,还可能丧失超越当前市场需求的勇气和能力。

总结,任何企业的转型都离不开一步一步的探索,也许会深陷误区,但未必不可亡羊补牢。关注侠道商学院为你推送商学智慧,转发+评论可领取今日份的办公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