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给亚太盟友带来两难
菲律宾国防部长德尔芬•洛伦扎纳(Delfin Lorenzana)表示,华盛顿退出与俄罗斯签订的一项关键导弹条约之举,已经“引发一场核军备竞赛”,而他担心,如果美国将菲律宾当作未来与中国进行核战争的中途站,该国可能成为北京方面的打击目标。
2月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国退出《中导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洛伦扎纳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发表的这番言论,是亚洲官员对特朗普这一决定的后果发出的最明确警告。
洛伦扎纳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一场核军备竞赛。有什么可以阻止其他国家开发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
洛伦扎纳的严厉警告反映了整个亚太地区的担忧,各国正在思考一个核心安全两难:既要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又要同不断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把握好平衡?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菲律宾等美国盟友主要担忧的是,华盛顿可能将需要它们的领土来部署其研发的、受《中导条约》限制的导弹系统。它们担心此举将破坏它们与北京的关系,或使它们在未来任何潜在军事冲突中成为中国首先打击的目标。
虽然自2016年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当选总统以来,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向中国倾斜,但该国仍是美国在亚洲最密切的盟友之一。华盛顿与马尼拉于1951年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条约,规定两国有义务相互协防。
洛伦扎纳说:“我们就在这个地区,恰好处于美国和中国之间。我们面临一些问题、贸易问题,而且在南中国海也有一些关于航行自由的问题。”
洛伦扎纳称他尤其担心核武器,因为菲律宾处于中国的中程导弹射程之内,如果美国在战争期间使用其领土,将使得菲律宾很容易遭到攻击。
洛伦扎纳说:“如果爆发战事且动用核武器,我想对于任何与美国对抗的国家来说,菲律宾都将是一个可据理攻击的目标。”
分析人士表示,这方面的担忧将给美国在亚洲业已紧张的安全关系带来重压。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中国安全问题专家季北慈(Bates Gill)表示,与被视为效率更高的中国相比,退出《中导条约》可能进一步损害美国的可信度。“如果美国要部署这类导弹,它将在日本、韩国等地遭遇大量反对。”
美国为退出《中导条约》提供的理由是指责俄罗斯违反了该条约。
然而,安全分析人士认为,华盛顿方面对中国在亚洲不断增强的导弹能力的担忧,至少是同样重要的原因。由于不受《中导条约》缔约国(只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的限制,中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中程导弹武器库。
华盛顿方面提出,或许可用一个包括中国等核大国在内的更广泛的框架来取代该条约。然而,虽然美国的部分盟友公开支持这一想法,但它们对其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
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Taro Kono)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日本计划努力推动《中导条约》迈向多边化,以覆盖那些拥有或正在开发此类导弹的国家。”但他补充称:“各国仍在继续导弹开发,而且中国反对该条约多边化,因此前景极不确定。”
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本人也对这一想法提出了质疑。他在国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演说中表示:“也许我们可以谈判达成一项不同的协议,纳入中国和其他国家,也许我们无法达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入和创新将远远超出其他所有国家。”
在最近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中国回绝了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提出的建立一个限制中程导弹的全球框架的呼吁。中共最高外交政策官员杨洁篪表示,希望美俄能够重返《中导条约》,并称中国反对将其多边化。
美国一些盟国的政府官员希望,华盛顿方面不要在盟国领土上部署新的中程陆基导弹,而是选择部署海上或空中发射的中程导弹,以制衡中国的导弹能力。一名高级官员称:“鉴于部署陆基导弹的政治及其他制约因素,美国可能更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此类想法已在中国引发反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解放军军事科学院(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姚云竹少将表示,一项取代《中导条约》的新协议只有扩大到包括海基和空基导弹才有望达成。这是避免让中国处于不利地位的必要前提,因为中国大部分导弹都为陆基发射。
《中导条约》失效后,美国的盟友还看不到任何好的解决方案。
洛伦扎纳表示:“《中导条约》在防止军备竞赛升级方面迄今相当有效。我们不是核大国。我们不是核军备竞赛的参与者——我们只是大国博弈的旁观者。”
罗宾•哈丁(Robin Harding)东京、宋京雅(Song Jung-a)首尔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