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文化素质等门槛提高,艺考生不再是进入高校捷径
赵士中这次的目标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眼下,他过关斩将刚从该专业10454名报考考生中竞争取胜,以约20%的几率跨过了初试的门槛,挤进了2000名的复试队伍,可以稍喘口气。但他远不敢松懈,接下来还将有复试、三试、四试,最终这2000多人中将仅有60人能拿到该校的“敲门砖”,报录比约为174比1,竞争惨烈。
相较于去年,今年的艺考大战可以说硝烟味更浓,多所高校艺考报名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报名人数由去年的3.0311万人涨至近5万人,计划招生793人,较去年增加90人;北京电影学院报考总人次共5.9059万,同比增长约31.02%,但计划招生为520人,仅比去年增加了30人;中央戏剧学院今年报考人次达6.7946万,同比增长约31.43%,今年计划招生573人,甚至比去年少了25人。
艺考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通往大学的捷径。
自从决定艺考,赵士中每天有两项雷打不动的计划——早上起来开嗓练声,晚上站20分钟墙根儿练形体后才睡。“一次不练,就会觉得比之前低了一个档次,声音就不在自己正常水平的范围了。”有一次,为了纠正前后鼻音,赵士中从基本发音原理到口型闭合,从早到晚,反反复复练习了4天。
当赵士中等人都在为第二天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初试紧张准备时,来自长春的艺考生孟尚艺的身体却绷不住了,因临考前压力大等原因,孟尚艺“拉肚子拉到都直不起腰”,只好躺在了医院挂吊瓶。
孟尚艺今年18岁,身高约168cm,体重48kg,胳膊脚上还挂着好几处青一块紫一块的伤。她说这都是自己练舞时不小心伤的。她喜欢跳舞,5岁开始学,压腿时常疼到忍不住要哭,10多年来练功服上的汗水加起来估计能拧出几桶,吃饭却每次都吃的少得可怜。
当初三决定通过艺考学习表演后,孟尚艺几乎每天只吃一顿饭,这一顿主要是喝牛奶,饿了就只喝水。除了练舞,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就练声,在学校学完文化课后,再继续去练声、练琴,晚上10点之前家里几乎看不到她的影子。
学表演是她的梦想。“再累再疼也得忍,因为这条路是我选择的,我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时间和精力。”孟尚艺说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欢舞蹈”。
除了艺术特长等专项测试,各大院校对艺考生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年,中国传媒大学在原有语数英考试类别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文史哲考试类别。据央广网报道,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招生标准今年也将有很大变化,最后的录取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明确提出,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未合并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在合并原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合并后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等。同时,适度提高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表演)等有关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高校的相关专业不得低于普通类专业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设计学类专业参照执行。
在艺考生董子菡看来,艺考早已不是上大学的一种捷径,相较于普通高考,艺考更难。“普通高考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而我们在等量的时间内既要学文化课还要学自己的专业课。像我们考编导的,就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试范围特别广”。
为了文化课、专业课兼顾,董子菡一般都是放假休息的时间去学与编导有关的专业课。也因此,自从高二决定艺考,董子菡就与休息日绝缘了。“不参加艺考的同学可能周末还可以看看电影放松一会儿,而我们看一部电影还得写好几篇影评。”此外,为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没有舞蹈基础的董子菡还开始学习舞蹈,学完文化课、专业课,她每晚回到家还要把当天学的舞再练上十来遍,并且“要练到没有感觉”。
可以说,现在的艺考生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艺考热度不减,不少知名院校的报考人次年年攀高,没有过硬的能力很容易沦为“陪跑”大军中的一员,可谓后有“强敌”;另一方面各大院校对艺考生的录取标准也在不断调整,文化素质等门槛更高了,艺考不再是文化课不行的考生进入高校的捷径,可谓前有“高墙”。
正如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郭继锋所说,只要艺术专长足够突出就可以不看文化课成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文化课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艺考这条路不再是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参加艺考的考生不光要对艺术有兴趣,还要从自身看有没有相关的艺术天赋和文化素养支撑,这样才能互补,才有利于学生日后艺术道路的发展”。
决定陪女儿参加艺考时,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汪兴(化名)心里也在犯嘀咕,“家里人,甚至孩子老师都不同意孩子艺考,如果失败了可怎么交待?”王兴说,女儿班上的老师本来是把她当作重点本科的苗子来抓,当知道女儿要参加艺考时,文化课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立刻就变了,“先是来劝,没劝成,然后就不怎么理我们家孩子了”。他担心如果失败,高考更悬了。
如今,从邯郸到成都再到北京,汪兴陪了女儿考了好几所学校,自己也想了很多,“但只要孩子喜欢,不论结果如何,我们努力了,尝试了一次就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