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拔最高的冲突:印度出动150架战机,狂轰巴军阵地却被击落多架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近日印巴冲突并没有随着巴基斯坦归还被俘印度飞行员就此了结,两国的冲突从空中转向地面,开始互相炮击,又造成了多人伤亡,人们担心这样下去可能会引起下一场“卡吉尔冲突”。
所谓的卡吉尔冲突是自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对抗最激烈的一次。发生在1999年,正好是20年前,双方出动了步兵、炮兵争夺克什米尔至关重要的锡亚琴冰川的制高点,印度空军甚至出动了150架战机对巴基斯坦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幻影-2000战斗机还投掷激光制导炸弹。
而巴基斯坦武装部队也不甘示弱,多次使用防空导弹击落印度战机,像这次一样俘虏了印度飞行员。
这个锡亚琴冰川地域是控制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一向是由印度人控制的。但是这里海拔太高了,平均都在5000米以上,所以冬季封山前印度人会撤回休整。
没有想到的是,当1998年冬季来临的时候,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就悄悄地跟随着印度撤退的军队,渗透进了印度控制区内,并占领了通往锡亚琴冰川的制高点。
等到来年,也就是1999年5月份开春后,印度人回来的时候发现制高点都被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占领了,而且巴基斯坦人从上往下伏击印度部队,造成重大伤亡。巴基斯坦通过此举彻底切断了印度后方通向锡亚琴冰川的补给线。由此爆发冲突。
由于印度军队在打击中猝不及防,想要攻打海拔更高的巴军阵地,靠向前的步兵冲锋是没有效果的,要想搭建炮兵阵地,又被巴军观察哨发现,引导后方的巴军炮兵很快进行覆盖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陆军请求空军支援。最开始要求上武装直升机,可惜这个冰川高原实在太高了,武装直升机根本上不去,印度空军简易使用固定翼战机进行轰炸。
为此,印度空军首先出动了多种侦察机对目标区域进行战术侦察。
在这个过程中一架老式的“堪培拉”轻型轰炸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由于飞行员飞行高度过低,结果被一枚巴基斯坦的“安扎”肩扛式地对空导弹盯上,打伤了右侧发动机,好在这是一架双发轰炸机,加上“安扎”导弹的装弹量不够,使得印度飞机能够勉勉强强飞回自己的基地。
有意思的是,这种“安扎”肩扛式导弹实际上是巴基斯坦请求中国帮忙研制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前卫-1型防空导弹。这种模式在巴基斯坦的“哈利德”主战坦克、彩虹-3无人机等项目中都被采用。
虽然侦察机被击中,但是印度空军的战术侦察是有效的,查明了巴基斯坦武装人员的阵地分布。
为此,印度空军集结了多达150架战机投入这场战斗。这里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7、米格-29、“美洲虎”等多种型号的战机。
而巴基斯坦则认为前线部队的肩扛式防空导弹就够了,也怕进一步升级事态,因此在随后的战斗中巴基斯坦空军缺席了!造成的恶果就是印度飞机在巴军阵地上空自由穿梭,如入无人之境,制空权彻底被印度空军掌握。
最开始,印度战机遵循过去苏联教官的教导,使用航炮、火箭弹和炸弹对位于高原上的巴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但是效果却非常有限。
千年冰川冻土就连火箭弹都炸不开,而由于这些非制导攻击往往需要攻击机靠近目标实施,这让巴军的防空导弹有了用武之地。
5月27日,印度一架米格-27攻击机在使用航炮扫射地面目标时由于发动机吸入火药烟尘而故障坠毁,飞行员纳奇克跳伞被俘。另一架负责掩护的米格-21战斗机下降高度确定方位时,被一枚肩扛式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阿胡亚落地后与搜救他的巴军士兵发生交火,被当场击毙。
5月28日,印度空军派遣了一架米-17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结果也被巴方导弹击落,4名机组成员全部阵亡。
此后,印度空军改变了战术,不再使用米格机去丢炸弹了,而是将最新型的幻影2000H型战斗机派上前线。
6月17日,在米格-29战斗机的护航,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幻影2000战斗机,使用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巴方武装人员的主要补给营地和指挥部,使得其元气大伤。
在印度空军的作战掩护下,印度陆军的炮兵阵地终于架设完毕,开始对巴军坐标进行猛烈炮轰。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的地面战
到7月26日,印度军方宣布夺回了大部分前哨阵地,并将巴方武装人员逐回了控制线的另一侧。
在这场历时2个多月的冲突中,印巴双方伤亡达到上千人。
印度空军出动战机500多架次,而精确制导炸弹的使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当然巴基斯坦的肩扛式导弹也取得了自己的战果,并换回了一名印度空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