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困境中的突破—枭龙战机的前世今生(2)

军事

2019-03-04 10:45

前文说到了我国的歼七战机是如何由国内型号转为外贸型号的曲折发展史,歼七M经历多次论证,最终花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引进后随即提出了全天候改进型的要求,但是132厂拿出的歼七CP并未脱与纸面成为实际型号,那么歼七CP距离枭龙还有多远?

二、巴铁也曾是枭龙项目前期的“捣蛋鬼”?

巴基斯坦在否定歼七CP方案后,转头在1985年向美国企业提出改进歼七M,并将这个项目称为“佩刀Ⅱ”,计划以单价600万美金采购150架,要求该机要有和米格29A一决高下的能力。但是前文说了,歼七的底子并不好,改进雷达以及增加机载设备都需要大幅度修改飞机原始设计,改进后的歼七机动性能剧烈下降。巴方的想法非常简单粗暴:用F20的前机身嫁接歼七M的后机身,并用上F404发动机。这已经完全超过了歼七M的能力范围。

伴随着巴方的不断反复以及过高的指标要求,最根本的是“佩刀Ⅱ”项目只有200万美金(中方50万,巴方200万)支持,巴方提出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佩刀Ⅱ”的项目预算,因此这个项目除了进行简单的飞机技战术性能论证外,整体上还是维持着小歼八Ⅱ的模样(没问题啊,两侧进气,机头全尺寸雷达罩,你要的都有)。

这就是我的完全体,什么CP什么的太讨厌了

巴基斯坦最终放弃挣扎,于1988年宣布退出“佩刀Ⅱ”项目,同时开始接收中国产歼七P(合同早已签订,现在是按时交货)。并且向美国提出增加采购F16,用于和歼七P实现高低搭配。

小巴:这才是真爱

巴基斯坦退出显而易见影响到了佩刀Ⅱ项目的继续开展,但这反而让132厂放开了手脚,得以和英国以及美国继续开展合作改进歼七系列战斗机。尤其是与美国的合作(中美蜜月期),双方将歼七CP项目升级为“超七”,并就飞机的机身设计进行了更为有效的设计。项目在80年代末期终结,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后续重启项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扯后腿的真正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巴基斯坦确实是“佩刀Ⅱ”项目的提出者,并提供了前期论证资金,但是,纵观项目发展历史,巴基斯坦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装备“佩刀Ⅱ”的想法。而是利用中巴合研战斗机的契机,向美国施压,谋取订购更多的F16(小巴和印度空军 的不同之处在于真的识货)。中国开始很重视巴基斯坦的订货,因此才会有歼七M、歼七CP等项目长达六年的论证。但是佩刀Ⅱ论证后期,中国已经认识到巴方的真正意图。

真爱,就是贵了点

不低于米格29的作战能力,只有F16三分之一的价格,后期还要求具备打“麻雀”中距弹的要求,这完全就是奔着F16去的,巴基斯坦利用和中国合作的机会,向美国做出这样一种姿态:你卖不卖16姐,不卖我就跟中国搞出一个16姐搅局哈,到时候让你哭都没地哭!而一旦美国同意扩大出售数量,降低飞机成本,巴方立马毫不犹豫放弃了佩刀Ⅱ项目。用小小200万美元,一是与中国合作获得了研制轻型战斗机的很多技术,二是摸透了歼七系列战斗机的技战术性能,三是搞到了更多的低价F16,四是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后续F16和歼七P采购上,真是一石四鸟,小巴这一手,玩的真溜。

佩刀Ⅱ如何转向“超七”又如何变成枭龙?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