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泰斗梅福基去世,他在61年前成就四大满贯中国第一人
从球童到中国四大满贯第一人,梅福基的人生里有着太多传奇的故事。他曾作为运动员亲历上海网球辉煌的“十三太保”时代,退役后又为中国网坛培养了一位又一位优秀的选手。
就在两年前,梅老还曾出现在上海市民网球节的开幕式上,与比自己年轻近80岁的小选手打了一场“抢七”表演赛。
网球是梅福基毕生不曾忘怀的牵挂,也是他钟爱与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与使命。
五十年代上海网坛三杰,左起:吴生康、梅福基、朱振华。
从球童到中国四大满贯第一人
一个很多人如今听来甚至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实:早在61年前,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就已出现了中国选手的身影,还连续两年闯进了温网次轮,这个人就是梅福基。
1958年,温网向这位上海网坛名宿发放了一张正选赛外卡,此前从未有其他中国选手获得过这样的待遇。
尽管温布尔登的草场有些难以适应,梅老却在首轮先丢两盘的情况下连胜三盘逆转获胜,次轮则负于了以力量著称的澳大利亚名将弗雷泽。一年后,梅福基再度奔赴温布尔登,同样进入了次轮,自此在海内外名声大噪。
梅福基回国后,陈毅、万里等多位在工作之余爱好网球的领导都曾邀请他陪同切磋球技。作为“网球外交”的主力成员,梅福基还曾出访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与外国网球选手进行交流比赛。
只是谁又能想到,这位日后名震一方的网坛名宿竟是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他与这项曾经的“贵族运动”结缘,就像一个美丽的意外。
梅老年轻时出国参赛的照片(陶一铭先生提供)。
迫于生计,梅福基在11岁那年结束了短暂的求学生涯。由于姐夫负责维修网球场边上的篱笆等设施,梅福基经其介绍去做了球童。“当时网球对我来说是新鲜事物,到球场一看,才知道网球是用拍子打的。”梅福基表示。
这段特别的经历让梅福基爱上了网球,趁着工作闲暇,他会拿出那些坏掉的或是没人用的球拍进行练习。无人指导,也没有教材,梅福基靠着不断摸索,逐渐打出了名堂,成了一名陪练,还发明了一套在当时看来已非常先进的底线对拉结合发球上网的打法。
梅福基先生和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等的合影。在朋友的推荐下,梅福基于1953年参加了在徐汇网球场举办的华东区网球选拔赛,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冠军。
一年后,上海网球队组建,梅福基成功入选,亲历了上海网球辉煌的“十三太保”时代——在某一次全国比赛中,前13名全部被上海选手包揽。
同年,中国国家网球队成立,首批入选的8位队员均来自上海,梅福基自然也在其中。
梅福基出访印度尼西亚,与外国选手切磋球技时留下的珍贵资料照片。
心系弟子无惧病魔
在梅老的运动员生涯中,曾先后十余次获得单打、团体、双打的全国冠军。在国际赛场,他与老搭档朱振华在1959年参加波兰索波特国际网球锦标赛,为中国赢得史上首个国际网球比赛男子双打冠军。
1964年,梅福基正式退役,担任上海网球队教练,此后又曾担任过国家队主帅。梅福基的执教风格用四个字足以概括:“亲力亲为”。
每周,他仅仅会在周日的下午才回一趟家,晚饭后又匆匆赶回基地。若球队有在外的比赛任务,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长期的操劳与不规律的饮食让梅福基日见消瘦,晚上常会胃痛得睡不好觉。1985年,梅老去医院拍片检查,被诊断为胃癌。
然而,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心系学生的梅福基便重新回到了网球场,“我只有亲眼看到我的学生,心里才踏实。”
执教26年,梅福基带过逾100位学生,其中17人曾拿到了全国冠军。
2017年,时年88岁的梅老受邀参加上海市民网球节开幕式,与小队员切磋球技。
网球是梅福基钟爱一生的事业,即便后来年事已高离开了教练岗位,他的生活里依然不能没有网球。
每周二,只要不下雨,梅福基都会坐地铁到静安寺旁的网球场和老年网球队的队友们切磋一番。只不过,与年轻时为国争光、奋勇争先不同,那时的梅老给自己定了两个规矩:第一,不讲输赢;第二,毕竟年事已高,觉得累了就不打了。
而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上海市不少网球比赛都会出现梅福基的身影。当然,身份不再是球员,而是颁奖嘉宾。
梅老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年轻人,不要轻易放下球拍,正如他在自己传奇的一生中始终践行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