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深夜重磅,影响A股未来
科创板作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大事之一,推进速度真是罕见的迅速。在2月28日结束意见征求之后,次日晚便下发正式文件。管理层大佬们辛苦地加班加点不用说了,效率真是相当惊人。
而这样的效率还在延续,昨天深夜《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横空出世,明确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工作额16条审核规范,科创板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推荐的原则
1、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2、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4、处理好优先推荐科创板重点支持的企业与兼顾科创板包容的企业之间的关系。
很明显,这是保荐机构必须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意在令其更好地把握科创板定位,定位上市企业的核心价值。
1、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2、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
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
这三类企业均突出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恒久不变的热点题材。
推荐七大领域
同时,为了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重点推荐的是以下七大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兴软件、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等;
2、高端装备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3、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4、新能源领域,主要包括先进核电、大型风电、高效光电光热、高效储能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5、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高效节能产品及设备、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先进环保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6、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学药、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7、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对于不能上市的企业也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保荐机构不得推荐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行业的企业,不得推荐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的企业。
如何把握定位
怎么把握?有以下六点:
1、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否权属清晰、是否国内或国际领先、是否成熟或者存在快速迭代的风险;
2、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
3、是否拥有市场认可的研发成果;
4、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5、是否具备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经营成果的条件,是否形成有利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是否依靠核心技术形成较强成长性;
6、是否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是否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相应的规则或许还并非完全了解,这里再简单说明一些重要规则。
1、门槛
账面资金有50万叠加两年经验,即所谓的“5+2”。近来很多人也统计出来,全国能够参与的人数不足300万。再考虑其中的账户活跃度不是100%,就算叠加公募基金的优先配售,资金量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也就可能给市场带来一些预期差。
不过这毕竟是试验田,未来门槛能否对更多人敞开也说不定。
2、涨跌幅
新股上市前五日内不设涨停跌限制,之后涨跌幅度限制在20%。这也是算是众望所归,打破了打新的赚钱神话。以前23倍PE的“惯例”下,新股上市一段时间内交易量极差,使得市场机制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如今A股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拿出更加市场化的方案来。
3、实施注册制,匹配最严退市制度
之前一说到注册制,就能把A股整个大盘吓倒腿软,原因就在于A股本身退市机制问题。
英国超过10%的退市率,美股超过6%的退市率,日本也有3.5%,而相较于全球这些比较主流的股票市场,A股仅仅只有0.14%的退市率,真是低得夸张。之前每周两家IPO的压力都压得A股喘不过气来,如果上了注册制,必然要匹配上更加严苛而高效的退市通道才行。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试验田,应该才是科创板最大的意义所在。究竟未来会走出怎样精彩的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