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潘明:改革轨道交通规划审批制度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一张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杜江茜 摄影 柴枫桔
“委员,加下微信吧。”
“委员,不如咱们面对面建个群,更方便。”
3月3日上午,北京铁道大厦。潘明刚把手机掏出来,记者们马上举起手机涌了过去,场面很是热闹。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明刚如此受媒体们的青睐,无疑跟他手上的两份提案有关。
上月中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揭开了神秘面纱。根据这份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意料之内,“粤港澳大湾区”又成为此次全国两会的热词。而潘明带来的提案,主题正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对标世界级城市群
大湾区交通基础互联互通有待提高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背景下,“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湾区内各成员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而现状如何?潘明直言大湾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审批制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湾区东西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交通出行早已打破城市行政界线,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常态化、通勤化的特点,其需求已超越常规公交能力,急需轨道交通这样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支撑。”
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的轨道线网密度,东京湾区轨道线网密度达到了0.21km/km2,中心地区密度更高达3.58km/km2,使得东京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逐渐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大型城市群。而目前大湾区内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仅有香港、广州、深圳、佛山四个城市,城市轨道线路长度约为972.8km,线网密度仅为0.01km/km2,,且仅有一条广佛地铁实现了跨市建设运营。
“湾区城市之间的交流完全依靠公路运输,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各城市的特色资源流通缓慢,无法支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位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并在规划系统工作多年的委员说。
构建大湾区交通一张网
适度开放内部城市轨道交通审批制度
眼下,在潘明看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一张网显得尤为迫切。
而这“一张网”的构建,需要适度放开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轨道交通申报、审批制度。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审批依然以单独城市为主体,关注各城市的个体指标,受限于行政体制划分,由各城市单独申报。”潘明说。这样湾区内各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没有充分衔接,在城市边界需要通过复杂的换乘,大大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作效率,依然无法实现湾区内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
潘明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为突破点,改革轨道交通规划审批制度,先行先试,研究制定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度与法规,促进湾区内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一体化、模式多样化。
轨道交通建设的钱从何来?潘明也有所考虑。他说,在东京湾区,私营铁路线路长度占比已超过46%,其运营的社会效益与资本收益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建议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鼓励民资参与建设,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
改善珠三角高铁网东密西疏
珠海澳门接入国家高铁网
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直达内地44个站点,香港正式接入了全国高铁网络。而位于西边的澳门,截至目前仍未接入国家高铁网,对外联系缺少高铁的支撑。
在潘明看来,这影响澳门与内地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影响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
现实的情况是,珠三角高铁网东密西疏,区域高铁发展不均衡。珠三角东岸地区高铁网络密集,布局有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深茂铁路、赣深客专、广汕客专等,珠三角西岸乃至粤西地区仅有深茂铁路一条在建项目,缺少对外高铁通道。
“这也是湾区铁路网的瓶颈所在,所以应加快优化高铁网络结构,规划建设西岸和粤西高铁线路,打造珠海—澳门高铁枢纽。”潘明说。
他建议,在横琴口岸设置珠澳高铁枢纽,连接澳门;构建横琴—澳门—珠海高铁枢纽体系,连接三条区域高铁线路,形成通向粤西高铁干线新通道,服务广东沿海经济带和大西南地区。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高铁网络效应。向北与广州、江门连接,向东与香港、深圳连接,向西与粤西及北部湾地区连接。通过珠海-澳门高铁枢纽的构建,由深珠高铁与广江珠澳高铁构成的大通道可将香港、深圳经珠海、澳门与粤西及北部湾地区连通,形成香港、深圳向西的大通道,最大化发挥高铁线路的网络效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