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两会面孔|武大校长窦贤康:引才更多面向海外,给中国做增量

世界新闻

2019-03-03 23:35

2016年12月,空悬月余的武汉大学校长一职,由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的窦贤康接任。

那一年,50岁的窦贤康也成为了最年轻的中管高校校长。时值“双一流”名单即将出台的瞩目时刻,以及各城市与高校用大力争才的关头,公众对于这位研究地球与空间科学出身、在中科大长期主管人事工作的理工男将如何主政武大,一时间关注颇多。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窦贤康与武大一同历经了“双一流”建设、组建公共科研平台、率“BOSS团”海外引才、樱花季免票等诸多武汉大学“大事记”。

2019年3月3日,北京,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在即,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窦贤康在京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详解武大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节点与挑战。

对话窦贤康

“双一流”:建设经费都投入在学生和实验室上

澎湃新闻:根据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的短期目标,2020年就要初步建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还有不到一年,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窦贤康:“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今年到明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我觉得并不现实,但是武汉大学确实是在不断努力的。

我们从去年开始实施“人才强校年”,近几年,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进步都是比较明显的,在几个重要的高校排名体系里面,都可以明显看到武大的进步。

比如今年在《泰晤士报》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里,武大排在全国第八名;我们国内招聘人才增长的绝对数,两年来在国内高校里都是排在第六位。但我们也不能光看排名。高校应该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在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多方面投入努力。至于一些确定的建设目标,相信随着大家的不断努力,是一定会实现的。

澎湃新闻:“双一流”大学建设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也与国家投入较大的建设经费有关。武大是怎么运用建设经费的?如何花到“刀刃”上?

窦贤康:我自己此前在几所高校任职过,我认为大学实际上对于建设经费真没有太多的浪费。“双一流”的建设经费,我们都投在了改善武大上。比如过去这两年是武大的“以学生为本年”,我们在不断地改善学生食堂、图书馆、宿舍、教室,引进来的更好的教学设备首先都给了学生。另外,我们的经费大部分都投入到实验室上去了。

国家在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我们还要追赶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所以我觉得大学的经费大体上是不够的。比如武大,我们就在不断募集社会资金,校友去年捐了5个亿,都用来支持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科研设施建设,这也部分了缓解学校财政方面的压力。

争才:高校“互挖墙脚”意义不大

澎湃新闻:自从你出任武大校长以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很多动作,甚至还率领“武大BOSS团”海外引才。现在还有哪些新的举措吗?

窦贤康:这两年武汉大学人才引进的步伐是非常快的。对于引进人才,首先一定要把现有人才稳定住,其次是从各地,尤其是海外引进一大批比较优秀的青年人才。

为人才营造环境很重要。保证待遇固然关键,这也是大家都在尽力去实现的,但是成功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是比较难的。我经常到科学研究院实验室里面去,了解科研人才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我觉得,应该让真正有水平的科研人才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去,才能够确保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其次,我们也在加强人才引进和科研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湖北省在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方面给了武大10个亿,连续支持我们5年。这笔资金主要就是用来引进人才、购置设备、建造大型科研平台,让年轻人才来到武大以后,能够很快上手来做科学研究工作。

澎湃新闻:春节之后,各地又开始掀起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大学助力武汉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如何为留住人才做贡献的?

窦贤康:在对人才的竞争上,大学之间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武汉虽然是国家中心城市,但是对比坐落在北上广深或者沿海城市的高校,武大在地缘优势上还是面临着或大或小的人才竞争压力。

但是位于武汉的两所重点高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在尽心地去争取把人才留在武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拿去年来说,武大的人才增长在全国高校中排在第六位,华中科技大学也排名靠前。在众多自身优势与地理优势都较好的高校中,我们还能保持在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对于提升武汉的城市竞争力也是很强的支持。

能有这样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就学校的主要领导对人才的充分重视。以我个人来说,我一直觉得人才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此前我在中国科技大学主管人事期间,学校虽然位于合肥,但是国字号人才的比例是全国高校里面排名第一的。所以说,无论学校处在哪个城市,只要把工作做到位,真正展现出自身的实力与吸引力,必然会有后续效应,人才真正到来之后拥有好的生活工作条件,有利于成长和发挥的学校氛围,他自然就会留下来。

澎湃新闻:如你所说,高校近年来对于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局面?武大是如何参与竞争的?

窦贤康:首先,武大现在引进人才更多的还是面向海外,我们希望能够给中国做增量,而非内部竞争,今年6月份,我还会到美国去引进人才。其次,无序的竞争是不好的,高校不断提高待遇去“互挖墙脚”意义不大。

但是也要客观看待。有时候正常的人才流动也有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的整体实力也是有好处的。如果你不重视人才待遇,不能创造好的氛围,人才的离开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也会促进你改善工作。所以,人才流动要辩证看待,避免无序挖角,要有序有效地合理流动。

校园建设:武大正募集资金建设科研大楼

澎湃新闻:近些年很多高校开始从中心城市向外迁或在城郊新建校区。武汉大学目前只有一个主校区,这对于学校的发展会不会有限制?武大有没有扩大学校规模的想法?

窦贤康:大学确实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学都积极扩展新校区。其实武大在办学资源方面是很受限的,学校占地5000多亩,但是有很多民国时期建筑,都作为文物受到保护,我们不能轻易改进或重建。另一方面,我们校园里有一部分是东湖风景区,对建筑层高有很大限制,我们在科研用房方面也是短缺的。

我们的信息学部、测绘学院所在的位置,对建筑层高是不受限的,所以我们也在募集资金,准备规划建设一个比较大的科研大楼,购置高精尖设备进入。对于武大医学部的9号楼,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留出足够多的给大家利用的公共空间,做好公共实验平台,另外我们推行一些实验平台动态管理办法,实现动态的流动,有项目就进去,没有项目的出去,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办法,我们会留出最大可能的空间给正在引进的人才。

澎湃新闻:武大也是一个“网红”学校,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多,尤其是每年樱花季。去年武大取消了游客赏樱的门票,改为免费预约制度,同时加大了管理,这会不会给学校财政带来压力?今年樱花季会有新的措施吗?

窦贤康:我刚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时候,就面临着樱花季要不要面向游客收费的讨论,我坚持认为,不应该收费。大学有其社会功能,很多人愿意到武大来了解一下,感受大学文化,这对大学来说,是应尽的社会职责,所以这种收费我觉得没道理。但是毕竟来武汉大学看樱花的外来游客那么多,需要把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好。为了不让游客白跑一趟,我们采取网上预约措施。

但大学毕竟是一个教学科研机构,我们不可能让校园里面拥挤着几十万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控制人流。所以学校的经费和人员投入是很大的,我们每年要投入大量的安保力量,还要对道路进行必要的整治,对大量人流采取分流疏导,也要避免对教学科研产生冲击,所以只有采取必要的投入,才能确保游客到学校之后既能游览得好,又能做到安全有序。如果说今年樱花季的新举措,应该还是会继续采取网上预约。

学术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澎湃新闻:近段时间以来,有一些学术不端事件爆出。武汉大学在学术监督上是怎么做的?

窦贤康: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界是不能容忍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武汉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也是零容忍的。其实不只是在国内,最近西方也曝出来很多学术不端行为。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就像经济领域,只要经济发展,就会滋生出经济犯罪,道理是一样的。中国近年来的学术产出增量很大,这里面就必然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处理到位,因为学术上出现问题会影响终身。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对青年科学家讲,这一定不能走“捷径”。文章是白纸黑字,一旦被查出来,你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做投资可以“别处开花”,但学术造假只要抓住一次一辈子完蛋。

武大在学术监督上,一方面,我们不断通过宣传来提醒学者,尤其是科学家,坚决不能做学术不端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他人举报的学术不端行为会迅速进行谨慎查处,还原公正,让真正的学术专家来评判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其恶劣程度,然后再做合适的处理,要让我们的决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