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再次“翻车”!还能坚挺住吗?
来源:纳食
2019年对于椰树来说局势不利,打了30多年的“白白嫩嫩”营销广告被人死死的盯上举报了,还被扣上了低俗营销、虚假宣传的帽子,营销遭遇翻车,随后椰树也第一时间做出应急措施换广告语、换包装……本以为椰树营销事件就此平息,没想到又遭遇业绩翻车。
01
2018打破业绩止步不前
数据显示,椰树椰汁产品多年来始终维持在40亿左右,2015年集团全年产值为42.91亿元,2016年产值40.21亿。
椰树的营收情况同样徘徊不前,数据显示,2012年椰树集团营收为39.21亿,2013年椰树集团营收为44.77亿元,此后逐年下降,2014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44.5亿、43.36亿元、40.21亿元,2017年略有回升,营收为42.68亿元。
就在此次风波中,椰树迎来了2019年新春“开门红”大会,据椰树集团副董事长王雄姿介绍,2018年椰树集团年产量达56.93万吨,上缴税金6.3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49%。
但董事长王光兴曾定下目标,计划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完成60亿产值,“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完成100亿产值目标。如今看来,椰树的60亿产值计划已不能实现,离100亿产值还差40多亿,依然是在原地打转,但在营收方面2018年已有所上升趋势。
02
低俗营销要终结
早些年椰树采用这样的营销方式博取眼球,并没有太多人在意。哲学家马尔库塞就曾说过,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化不仅压抑了人的社会生存,还压抑了人的生物生存,不仅压抑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抑了人的本能结构。因而许多释放本能的营销方案往往能收获出乎意料的成功。
然而,低俗营销成年人可以当笑话,要知道儿童才是饮料、零食等快消品的主要用户。椰树椰汁在产品上放一个白嫩丰满的美女真的好吗?这很有可能会对儿童、青少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之前绝味鸭脖被罚60万的经历还历历在目,短期打擦边球的低俗营销确实可以博人眼球,但也可能给企业贴上“low”“低俗”的标签,恶化品牌形象。
如今这种低俗营销也逐渐玩不动了。
03
救火队长的努力
早在08年椰树董事长王光兴就曾遭遇工商局的调查也是因为产品包装问题,王光兴曾试过转型,迎合时代审美。2018年4月,椰树曾把广告中的美女换成戴着鸭舌帽的椰子卡通人物,没有甩掉过去的“土味”营销风格。
本质上,椰树的“土味”包装、“土味”营销不是由设计审美决定的,而是由高层意志和公司文化决定。
2018年8月,杭州一位设计师带领学生重新设计了椰树包装,保留原来的黄黑撞色。此前,还有设计师将椰树包装设计成宝丽来风格,同样保留了黑黄冲突色,但“椰树”这两个大字被缩小了。这是王光兴不愿意看到的设计图案。
最后,还是回归到博取眼球的包装上……
04
椰树的出路,在何方?
众所周知,椰树牌椰汁本是个老字号品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从海南一个濒临破产的国营罐头厂发展成与娃哈哈、健力宝并列的饮料行业巨头,1988年还获得“国宴饮料”殊荣;1994年“椰树牌”椰汁更是在全国饮料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
应当说,椰树牌椰汁可以继续身披这块“老字号招牌”创造新的辉煌,没有必要趟低俗营销这个浑水。靠低俗营销,短期看或可为集团产值提供不少加成,但这终究属于“挣快钱”,是以折损企业声誉为代价的。一家企业保持基业长青,一定是靠品质与口碑的积淀,而不是凭一时的“眼球经济”。
在这个注意力尤为珍贵的时代,一些企业为博出位,不惜走低俗路线驱动公司发展,也获得了一些短期内可见的利益。不少老字号企业得窥其中好处,也蠢蠢欲动,企图以打色情擦边球获得网红效应,谋求快速变现。但这都不是企业成长的“正路”。
企业要想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靠苦练内功。这个内功就是产品!只有把功夫用到产品上,靠高品质的产品驱动,一家企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让品牌走得更远,而不是停留在一瞬的“网红”层面。
安心做产品,消费者不会看不见。就像这两年的春节电影票房冠军一样,《红海行动》与《流浪地球》都是没有所谓“流量明星”来炒宣传热度的电影,但它们最终都依靠万千观众的良好口碑,在竞争激烈的春节电影档完成了华丽的逆袭。
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口碑效应不会辜负任何一家认真做产品的企业。
椰树,别忘了自己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