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安排8699万元专项资金
安康群众在汉江沿岸的全民健身长廊参加体育活动。 通讯员 陈徳模摄
记者从2月21日召开的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我省将安排8699万元专项资金加强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解决好服务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将着力抓好“六大工程”落地实施,确保到2020年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走向深入等目标的实现,为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质感和成色。
据了解,2018年,我省坚持体育惠民,全民健身战略深入落实,不断完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两江两河两道”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县级公共体育场5个、全民健身中心11个、体育公园19个、运动场地33个,实施全民健身设施项目1262个。深入开展群众身边健身活动,西安、杨凌、大荔马拉松赛,环秦岭、沿黄河公路自行车赛等40余项“体育+旅游+文化”特色体育品牌赛事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直接参与人数突破100万人。广泛开展冬夏令营活动,1万多名青少年受到体育技能培训。持续提升群众身边健身服务,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12个,成立体育社会组织11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多名,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培训。神木市、千阳县等10个市县(区)成功创建为2018年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渭南市、黄龙县等5市县申报创建国家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市县,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深入和普及。
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
在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勇说,加快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是保证同步够格实现全面小康在体育领域的基本要求。如果到2020年还不能实现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那么就会影响我省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按照省内市县“四个一”的标准要求,目前全省所有市(区)中还有3个未建体育场、3个未建体育馆、6个未建游泳馆、6个未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所有县(区)中还有27个未建体育场、32个未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6个未建室外运动场地、56个未建国民体质监测站,今年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省体育局要求,各有关市(区)要千方百计加快市本级场馆建设,支持和督促有关县(区)加快补齐自身短板,确保到2020年实现市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目标。同时要继续推进镇、村、社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完善提升,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省体育局今年将统筹中央和省级体彩公益金,加大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安排了8699万元专项资金,较去年增长了45%。同时推动联合省人大、省政协相关委员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门督察调研,以引起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力争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最大程度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的短板。
2019年,省体育局还将大力推进省本级五大体育园区建设的提升与改造,即朱雀、丈八、曲江、杨凌、内府五大体育园区的改造工程。该项工程将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统筹考虑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发展需要,科学确定五大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扎实有序推进提升改造进度,确保今年完成规划编制,明年逐步启动实施。另外,还将积极推进陕西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力争在有关项目上取得突破。对此,省体育局将采取省市联动措施,在陕西建成几个国家级训练基地,促进全省竞技体育加快发展。
体育惠民“六大工程”落地实施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省体育系统将着力抓好体育惠民“六大工程”的落地实施,助力小康社会建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国民体质监测工程建设方面,按照两年全覆盖的目标,省体育局今年安排1200万元,确保年内建成3个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30个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使全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国民体质监测站分别达到7个和79个,组织实施好第五次全国国民体质普查。
在体育设施惠民工程中,省体育局将重点抓好以“两江两河两道”(汉江、丹江、渭河、延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陕北革命老区红色健身步道,秦岭户外健身步道)为重点的健身步道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平均每个县建成健身步道300公里。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对现有的公园、广场、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推进“15分钟便民健身圈”建设。通过“设施+资金”补助,推进学校、企业大中型场馆错时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开放,更好服务周边群众。
在科学健身工程建设方面,省体育局将以“两微一端”为平台,精心设计集健身科普、场馆设施、健身路径、赛事活动、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为一体的全民健身菜单,供群众一网搜索、随时预约、随地参与、科学健身。并且深化与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组织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与运动处方医生双向培训,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赛事促进工程的建设方面,将精心办好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快开展城际联赛,突出抓好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启动开展篮球、羽毛球城际联赛,推动城际联赛加快成为群众赛事的骨干主体。大力发展群众性冰雪赛事和活动,巩固提升冰雪运动良好发展势头。按照“经常化、特色化、大众化、生活化”要求,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绩效考核、以奖代补”模式,支持各市县精心打造1—2项固定举办、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赛事活动,全省一致唱响体育助力追赶超越奔小康主旋律。
协会引领工程,将把体育协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协会发展的意见及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两个办法,进一步健全省级单项体育协会,推动市县成立体育总会和相应项目协会,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向纵深发展。各级体育部门将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扶持和发展协会,让协会成为体育事业发展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在“三级联创”工程方面,将研制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把创建体育强省和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市县摆上各级政府重要日程,年内再创建10个省级示范县,力争创建5个国家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市县。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模范市县资金支持。记者 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