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说起】穿越时空的衣橱
德国女孩Johanna Jaskowska是现在Instagram上最火的AR滤镜设计师。她创作的Beauty3000、Zoufriya和Blast滤镜把使用者变成了精致的电子生物,尤其是那款Beauty3000滤镜,薄薄的透明炫彩镭射膜覆盖在面部,真实感极强,高级又脱俗。
由于Instagram规定,必须先关注设计师本人,才能使用她创作的滤镜。因此Jaskowska的Instagram在一个月内涌来了近60万新粉丝。其中不乏很多中国人,因为Beauty3000在抖音上也很火。意味深长的是,很少见到使用者主动分享滤镜出处,可能是想比别人多酷一会儿。
在时尚杂志《i-D》的采访中,Jaskowska说她的设计是受到科幻电影的启发,这些更贴近真实样貌、更有科技感的滤镜,没有卖萌类猫猫狗狗滤镜那种修饰过度的感觉。而人们的喜爱也证明了,未来感的事物仍是年轻人们追求酷感的首选。
Johanna Jaskowska创作的Instagram滤镜Beauty3000
在时尚界也是如此。1960年代,未来主义风潮随着人类首次登月流行了起来,时尚界出现了一批以太空为灵感的先锋设计。电影业的科幻视觉审美也在那时达到了巅峰,里面的服装设计几乎还原了人们对于星际作业、外星人的一切幻想。
之后,未来主义虽一直长存于时尚界,却总是缺乏新鲜的想象。反而是复古未来主义占了上风,不断地回溯人们曾经想象过的未来。
不过,这几年复古未来主义也产生了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复古的部分不断在减少,新一轮对于未来的想象正在酝酿。
设计师们如今不再过分追求天马行空,而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用带有未来感的元素增强感官效应。同时,随着环保、种族包容和科技议题在时尚业变得日益重要,未来主义这一概念也有了更多体现方式,冲破了幻想太空和外星人的束缚。
NSS Magazine拍摄的LV配饰系列大片
想去月球卖衣服!
在加加林乘坐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1960年代,地球人的脑洞又变大了一点。而美苏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原子弹实验等事件,让民众对政治、经济感到不安和迷茫,催生了畅想未来的需求。于是,服装设计师们关于太空和未来的想象便迅速跃然于图纸上。
提起那个年代开创未来主义的设计师,安德烈库雷热(André Courrèges)、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和帕科拉巴纳(Paco Rabanne)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当时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夸张的款式,以及特殊材质的运用上。
例如安德烈库雷热在1964年创造出了具有太空感的女性形象服装廓形是复刻建筑一般的正方形、梯形和三角形,裙子短于膝盖,从头到脚几乎全部使用银色和白色,脚蹬平底Go-go长靴,戴上夸张的护目镜和系带钟形帽,再配上一副白色长手套和短发,便是个月球女孩了。
安德烈库雷热的月球女孩
奥黛丽赫本在1966年电影《偷龙转凤》尝试了月球女孩的造型
皮尔卡丹则巧妙地运用起了几何图案,流畅地剪裁出极简风格。从宇航员服饰中抽取灵感而来的头盔式帽子也是标志性设计之一。1972年他还推出过圆形镂空大衣,腋下有两个巨大的洞,好像随时都能起飞,十分夸张却也堪称经典,Tom Ford后来还在2012年复刻过这一款式。
皮尔卡丹作品
Pierre Cardin(左)和Tom Ford(右)
未来主义服饰不光样式新颖,面料方面也出乎意料地出现了塑料、金属、乙烯基,甚至激光唱片和纸等非传统制衣材料。
大胆如帕科拉巴纳,即便被香奈儿创始人嘉柏丽尔•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等同时代主流设计师视为古怪派,仍做出了自己心中的未来主义服饰。
1966年,他推出了自己的首个系列无法穿着的裙子。这并不是高级隐喻,而是真的没法在日常生活中穿。这个系列中有12件衣服,全是用塑料、金属等材质制成,制作时还得用上胶带、钳子和电线。
他的经典作品是全由金属片拼接而成的Chain Mail连衣裙,不夸张地说,看上去就像是20世纪豪华版复刻兵马俑。香奈儿还因此毫不客气地把帕科拉巴纳称作时尚界的五金匠。
但艺术收藏家、摇滚歌手和电影导演都很喜欢这种设计。奥黛丽赫本就在1967年的电影《丽人行(Two for the Road)》中穿过这一款,1968年的类科幻电影《太空英雌芭芭丽娜(Barbarella)》女主角也穿上了帕科拉巴纳的锁子甲。
帕科拉巴纳作品
如今,这三位时尚未来主义的开创性人物已经谢幕。
安德烈库雷热在2016年因帕金森综合征去世;皮尔卡丹完成了时装民主化后,又开创了时装界出售特许经销权的传统,虽然自己足够富有,但品牌价值正在被稀释,早已掉出了高级时装第一梯队;而帕科拉巴纳在1999年卖掉品牌后,开始研究超自然现象,变得有些疯癫,几乎快被时尚界遗忘了。
安德烈库雷热(左)、皮尔卡丹(中)、帕科拉巴纳(右)
但他们捅破了时尚未来主义的窗户纸,给后面的设计师们指明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一些设计师还曾在三位大师之后预测起21世纪的人类穿着。只不过由于缺乏对应用技术的深入理解,在早期出现过一些无厘头的设计。
比如美国设计师Oleg Cassini设计过一套紧身衣,胸部下方的皮带上连接着一个无线电话,头罩上装备了天线和耳机。他解释称,这套衣服可以控温,皮带里的内置电池可以控制人体所需热量。维密在1998年也推出过天使2000系列内衣裤,声称所用的是液态观感的面料。
这些尝试或许更流于形式化,但想象力驱动的时尚界对设计理念有着万种包容。
Oleg Cassini设计概念图
维密1998年天使2000系列
21世纪的设计师怎么诠释未来主义?
进入21世纪后,时尚未来主义和科技捆绑得更紧了。但与1960年代不同的是,设计师们不再仅借助概念来激发人们对于太空的代入感,更多是真切地把3D打印、全息影像、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技术用在了服装和T台上。
例如Alexander McQueen 2006秋冬系列的秀场上,在T台上走秀的不是超模Kate Moss,而是她的全息影像。2010春夏系列秀场上,McQueen采用全球同步直播的方式展现了高预算、大制作的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未来主义主题,每件衣服上交杂的印花都由电脑生成。虽然后来,直播网站SHOWstudio.com宕机导致直播失败,但McQueen的做法仍让人在科技的进步中尝到了新鲜感。
Kate Moss在T台上的全息影像
Alexander McQueen 2010春夏系列
就连全球最知名脱衣舞娘Dita Von Teese也曾亲身参与时尚科技化发展的重要时刻。2013年她穿着全球首款3D打印礼裙亮相,这条裙子由打印公司Shapeways和时装设计师Michael Schmidt、建筑师Francis Bitonti共同创作,这可能是Teese为数不多的在舞台上被抢风头的时刻。
Dita Von Teese
不得不提到的还有擅长可穿戴技术的设计师候塞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他的大部分设计看起来更像科幻电影的戏服。可检测心率和脑电波的太阳镜、可溶性服装、LED连衣裙、自动变装服饰这导致他的新品发布会更偏向艺术行为秀,不过,也展示了科技对于时尚的意义。
候塞因卡拉扬的可溶性服装
直到2016年,主题为科技时代的时尚的Met Gala把这个探索议题带去了新的舆论巅峰,标志着以科技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对于时尚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业界普遍认同。
因此,在紧接着的2017年秋冬季时装发布会上,人们看到了设计师们对于未来主义更加热烈的探讨。
Comme des Garçons的异形生物、Gucci外星人般的透视连体紧身衣和金属管道般的T台、Chanel秀场里则有震惊眼球的火箭装置和太空感服饰。Paco Rabanne、J.W. Anderson、Christopher Kane和巴黎世家都出现了科幻感极强的金属材料。一向以喜爱前卫科学实验为名的Iris van Herpen到达了新高度把模特们变成了穿着激光切割金属服饰的水生外星人。
我们看到了未来美学的回归,金属材质和戏剧性的服装廓形在秀场上有所增加。英国高端百货Selfridges女装总监Lydia King在2017年对英国版《ELLE》说,而且这次回归大有重现上个世纪风潮规模之势。
Comme des Garçons、Gucci、Chanel 2017秋冬系列
事实证明,这个预料很准确,设计师们近几季对未来主义仍屡试不爽。
在Dior Men 2019秋冬系列的秀场上,运转中的传送带变成了T台的点子,引得众人啧啧称赞,激动不已。2019年初,Balmain在缺席16年后重返高级定制之时,推出的首个系列也大胆地采用了科幻感极强的夸张廓形和面料。
Louis Vuitton、CELINE等品牌在秀场装置上采取了时空隧道、具有现代感的LED墙一类的未来主义元素。Saint Laurent索性在2019秋冬系列发布会的下半场进行了一场夜光秀。
Dior Men、Saint Laurent 2019秋冬系列,Balmain 2019春夏高定系列
有趣的是,这一切发生在科幻电影繁荣的同一个文化宇宙中。从2017年至今,《异形:契约》、《银翼杀手2049》、《地球风暴》、《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和《黑豹》、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相继上映,加深了人们对于未来主义话题的认知。
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时尚绝非真空存在,随着人类距离科幻小说中的未来越来越近,服装必然会受到影响,而时尚一直是以展望未来能力为傲的行业。
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大部分设计师并非完全在畅想未来,而是选择采用复古未来主义的元素,也就是重现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
比如Dior Men 2019早秋秀场中高达12米的女性机器人雕塑,原型其实是日本画家空山基在1978年创作的机械女郎。Raf Simons的2018春夏秀场场景布置,也是在向《银翼杀手2049》致敬等。
但当下时尚界对未来主义的诠释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Dior 2019早秋系列秀场机器人雕塑
技术只优化基建,理念的进阶才是新未来
从太空时代到数字时代,时尚界一直对未来主义痴迷的原因可能从未变过,那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
《科幻历史》的作者亚当罗伯茨曾表示,人们探索未来的欲望往往在社会动荡时期最为流行。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弗兰肯斯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的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等人。
而如今数字化、高科技和全球化同时冲击着人类,时尚界再一次感受到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经营环境。
如果说1960年代未来主义爆发是因为太空之旅,那么现在的议题几乎是围绕着技术革新和环境变化展开的,设计师们都禁不住思考:我们要如何应对未来的需求?
Paco Rabanne创意总监Julien Dossena认为:我们好像正在经历文明的转折点。追求未来主义就像是对未来生活的投射,好像这样就能纠正和改善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讲,未来主义反而会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环保面料的研制和素食时尚的主张。
在科技方面,时尚界的喜好也在不断更新,过去的3D打印、全息影像等俨然有些过时了。
一个有趣的预测来自WGSN,该潮流趋势预测平台在去年就表示,2020年的春天,代表着未来主义的绿色将成为全球流行色。因为届时,高科技几乎遍布各个行业。
最近讨论度最高的就是华为前段时间发布的5G手机,除了折叠屏幕,人们也切实地感受到5G时代即将出现在下个路口。其实摩拳擦掌的不止是手机行业,时尚行业也做好了准备。
2月16日,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举办了硕士毕业生时装秀,合作伙伴是英国手机网络运营商3。观众们需要带着混合现实和AR的特殊眼镜来观看走秀,用来传输信号的便是5G网络。
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毕业生时装秀
在这些新技术普及之前,时尚界这两年比较得心应手的技术里,AI的应用算一个。Louis Vuitton、Balmain、Fenty Beauty都用虚拟模特拍过广告,虚拟网红也非常受欢迎,例如和Prada合作密切的LilMiquela、天猫聘用的Noonoouri(努努)等。
区块链的应用也在兴起。
捷克设计师Martina Sperlova是区块链结合时装第一个应用者。她与伦敦区块链公司Provenance合作,在衣服中置入一块储存着大量信息的防水洗芯片,该芯片内储存着衣服的来源、制作、故事等信息,这一链接也可以在线上与他人共享。消费者还可以随时通过区块链与品牌和设计师联系,进行售后维修。
去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潮流集会Innersect上,由中国区块链区块链平台唯链孵化的社区Swell,也和许多潮流品牌开展了合作。
Noonoouri(努努)
区块链社区Swell
同时,时尚界如今关于未来主义的表现已经走下了T台,深入到了品牌营销方面,用来塑造与时俱进的品牌形象,吸引追求酷感的年轻人。Prada在去年就曾为经典尼龙包拍摄了一部小科幻片,和许多奢侈品牌的土味广告相比,有了更多优势。
而Louis Vuitton近期宣布,帮助擅长未来主义设计的女装创意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成立个人品牌的决定,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是Louis Vuitton在扶持未来主义创作、争夺年轻人市场的举动。
此外,时尚界当下最关心的环保、无性别趋势、增强种族包容性、女权和同性等社会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着对未来平权的渴望,品牌在这些方面的改进,也可以被归为是未来主义理念的一种范畴。
用菠萝皮纤维制成的包袋
可以看到,新未来主义变得日常化和接地气起来,不再飘于太空中。Dossena一直坚信这个趋势,她认为,未来主义的想法最终会转化为日常生活,并会持续下去。归根结底,总是要通过技术来表达创新的想法,同时也要努力在女性生活中扎根,提供舒适、轻盈和时尚的服装。
值得借鉴的是21世纪初出现的可穿戴式设备,从理论上可能很酷,但很难平衡穿着需求和审美。
这其实也符合了安德烈库雷热在1960年代对于未来主义的最完美畅想,他曾说:对于时装保有玩闹的心态是好的,但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时装应该,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视,空中旅行,太空冒险。因此,当下或许是未来主义在时尚界最好的发展时机。
想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时尚新闻,可以试试关注微信公众号穿T恤的女魔头(ID:teedevil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