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推进支持诉讼 投服中心重塑中小投资者维权信心
本报记者周松林
中小投资者维权难,维权成本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问题。随着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的强力介入,用法律手段帮助投资者行权、维权,中小投资者保护和维权形势得到极大改变,市场参与者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和维权的信心与期待得到重塑。
资料显示,截至2月28日,投服中心累计诉讼16起(其中股东诉讼1起),结案5起;申请支持诉讼投资者共980人,诉求总金额达6000余万元。目前共有215位投资者获赔,获赔总金额940万元,累计获赔占诉求金额比例为70.82%;其中106位投资者通过判决获赔710万元,判决获赔占诉求金额比例为86.76%,109位投资者选择和解获赔230万元,和解获赔占诉求金额比例为47.69%。
多形式推进民事赔偿支持诉讼
随着广大投资者维权意识的觉醒,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案件数量近年来激增。投服中心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后台”和“娘家人”,在支持中小投资者维权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原告数量庞大,动辄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司法审判工作量极大,导致诉讼周期普遍较长。经统计,法院一审平均审理周期为4个月;另一方面,被告往往将管辖异议、上诉作为拖延诉讼周期和赔付时间的手段,无形中又增加了投资者的维权时间成本。
对此,投服中心采取多种方式,不拘一格支持中小投资者进行民事赔偿诉讼。
在投服中心支持诉讼的15个案件中,最能体现投服中心不拘一格维权风格的当属ST大控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在这一案件中,既有通过和解获得赔偿的,也有调整诉讼方案后重新起诉的,还有因为法院驳回投资者诉求投服中心再度选派公益律师支持上诉的。
2017年8月,由于ST大控披露存在虚假陈述并被大连证监局行政处罚,投服中心公开征集409名投资者对公司原实际控制人、财务总监及大连控股提起支持诉讼。截至2018年9月,共有117名投资者的起诉获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在投服中心的支持下,2018年6月,已立案的投资者中有36人和ST大控达成和解协议并撤诉,和解总金额为51万余元,最高和解金额3.8万余元,最低的仅697元,和解获赔比例均为诉求损失的30%。尽管投资者通过和解方式获得的赔付比例相对较低,但赔付效率更高,维权成本更低,因此得到部分中小投资者认可。除ST大控之外,安硕信息、超华科技等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支持诉讼案件中,亦有部分投资者通过和解获得了30%-80%不等的损失金额赔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ST大控案中,有2名投资者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投服中心经研究后认为法院判决不适当,指派公益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支持该2名投资者向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已于2019年1月3日获得受理。这是投服中心首次以证券公益机构角色支持诉讼原告就一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提起上诉,开启支持诉讼原告上诉之先河。
此外,投服中心扩大支持诉讼案件范围,2018年8月以恒康医疗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支持诉讼(被告向四川高院提出管辖异议),这是我国资本市场首例市场操纵支持诉讼案件。
维权难、时间长、成本高是摆在我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面前的重大难题。为此,近年来投服中心探索创新多种手段,力争最大限度地减轻中小投资者维权成本。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大都是群体诉讼,审理往往旷日持久。为此,投服中心酝酿推动示范判决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018年7月,投服中心与上海金融法院的前身上海一中院合作完成《证券支持诉讼示范判决机制》研究课题,对建立示范判决机制的相关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据悉,目前示范判决机制基本酝酿成熟,投服中心将积极配合审判机关推动这一机制早日推出。
长期以来,在中小投资者的维权诉讼中,被告方关于原告损失金额核定的抗辩一直是审理的焦点与难点,对于系统或非系统风险的测算更是影响审判效率的最大痛点。
为此,2017年以来,投服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攻关,并委托相关金融软件开发机构开发专业、智能、灵活的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投资者损失计算通用软件,为计算确认投资者损失提供高效便捷的专业工具。目前,该软件已交付使用,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可以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困扰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最大难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支持诉讼,投服中心扩充了公益律师队伍,不断完善案件管理机制。2019年1月,投服中心新一届公益律师团共计142人,覆盖全国。同时,投服中心强化流程管理,完善支持诉讼业务规则、公益律师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在应对长生生物事件中首次启动与外部专家重大法律问题会商机制。支持投资者以司法救济方式维权已成为投服中心的常态化投保机制。
投服中心表示,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以及司法审判机关的鼎力支持下,有公益律师的积极参与,有亿万股民的信任与期待,证券公益诉讼将开启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