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话儿记心间
我出生在农村,记得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对我和弟弟他们说:做人,一定要忠厚老实,不能怕吃亏,也别怕吃苦。当时,由于年龄小,虽不是很懂这些话的内涵,但,一直记在心间,没有忘怀。
8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我应征参军入伍,随着自己在部队的学习进步,视野的开阔,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和内涵。父亲没有文化,在农村种了一辈子地,他说的这些话也不是什么大道理,但,在我的人生路上,始终影响着我。
在部队,我按照父亲说的去做,工作上服从安排,不论做什么都严格要求,努力工作,认真完成。不论是对待组织,还是对待战友,都以诚相待,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入伍第二年,经过组织考察,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当我把入党的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很高兴,并且还嘱咐我,好好干。话虽不多,但我知道父亲要我好好干的意思。
记得小时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和母亲又是买菜,又是买酒,热情招待。等饭做好了,不懂事的我和弟弟先坐到了饭桌前,这时,父亲没有当面训斥,而是悄悄把我和弟弟叫到一边,对我们说:家里来了客人,你们还小,和大人一起吃不方便,等客人吃完你们再吃好吧,这样还显得你们小孩懂事有礼貌。我们虽然不是太懂,但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从此以后,不论家里来了什么客人,我们都是在客人吃完以后才吃,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习惯。
父亲是一个热心人,由于他会木工手艺,不论谁家的桌椅板凳坏了,找到他,不用多说,都会及时给修好,有时还给人家送到家里。记得一次邻居家的椅子坏了,因邻居家没有木头,父亲就用我们家的木头给修好了,送去时,邻居一定要给钱,父亲坚决不收,还说,邻里之间帮个忙没什么,应该的。
现在在我们村里,说起我们家的口碑,没有不夸的。正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弟弟他们也和父亲一样,在村里不论谁家有个什么事都热心相帮,以诚相待。由此,让我想到家庭教育,也就是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他不仅会决定一个人的品德、素质,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它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一个人成长的好摇篮。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作为一名党员,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只有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才能让社会的正风正气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才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