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打造市值两百亿企业,三四线城市商机无限
拼多多的上市让不少网民以及电商从业者们刮目相看,花三年时间就拥有了三亿用户,称为一家市值两百亿的企业,可以说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人会想到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凝聚起来的力量竟如此强大,而三四线城市其实也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盲点,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北上广深一直是创业的最佳地点,而很多企业在谈及用户画像以及消费市场的时候,几乎都会按照一线城市消费者的习惯来进行宣传推广,不少企业都会将一线城市作为自己开疆扩土的第一站,而从学校毕业的箐箐学子也并不愿意前往三四线城市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三四线城市在用户意识以及市场品牌认识方面确实跟一线城市要稍逊一筹,一些"常规"的营销手段并不能在三四线城市奏效,相反一些地推以及洗脑式营销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为什么权健倒台的时候几乎所有网友都懵了,这家企业到底是什么来头?有这么大吗?说实话目前大部分"网友"基本上都在一二线城市居住的。权健并没有重心放在一二线城市,毕竟人家的市场认知跟阅历就放在那儿了,而且它也不在意你天津在全国城市排行里面的位置,反正其本身就住在北上广深。
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以及消费者来说,公司位于一线城市的噱头往往能够让人信服,而且三四线城市本身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以及人员构成,当地的居民很多都对大城市有着非同小可的憧憬,这对于创业者来说确实蕴含着无限商机,但同时也衍生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拼多多来说也是存在的。
那就是靠三四线城市树立起来的网络品牌,不多不少都会被主流消费者嫌弃,毕竟在网民们眼里,这个靠市场认知误差来出售低成本产品的电商APP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都跟骗子没有什么区别。哪怕做到上市,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认同它的口碑,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电商平台,自然也会遭到媒体以及舆论的攻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创业者在选择创业之初基本上都会选择一线城市作为自己前沿阵地,毕竟一线城市在我国的目前环境里代表着口碑以及实力,如果想要从三四线城市崛起,再征服一线城市的话,那将会难以得到社会主流消费群体的认可,因此不少企业都选择一线城市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将精力集中放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的布局可以在保证企业"有牌面"的同时,还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过很可惜的是一般这么做的都是微商。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高、中、低产阶级,而每个城市的中产阶级都是这个城市的主要消费人群,而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比赛里面,几乎大大小小纷争的主要战场都是来源于一、二线城市,不管是外卖还是网购,企业在设立用户目标的时候都是以一线城市作为基准,丝毫没有考虑到三四线城市,因此很多新兴互联网企业也有样学样,以至于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尝试改变商业模式,更没有人愿意去突破创新,似乎大家都在享受来自一、二线城市所带来的繁荣以及快感上。
其实在新兴消费模式的影响下,区域企业依旧在地域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超市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淘宝对于开网点店卖农产品的店家会予以优先支持的原因之一。而保留传统商业模式也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难以被改变,所以企业在进入下三、四线城市的时候不管是商品选择亦或是商业服务以及渠道等方面都需要重新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而商圈、营销以及大数据等概念更是无从谈起。
其实三四线城市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不管是旅游、医疗、零售还是连锁餐饮等都有待人们去挖掘,同样也有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他们需要切切实实地用互联网去带动他们的生意,单单就用户需求来说,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根据有多元性,一旦找到切入口,那影响力将会呈几何形扩散,就这点来说的话一线城市其实也是一样的。
拼多多用三年时间证明了三四线城市是具备消费能力的,而某些短视频软件也证明了三四线城市的青年,同样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视。"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策略,不管放在那个时代都不会过时,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