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棚户社区”变身记
站在黑龙江省鹤岗市沿河社区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门前,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群众广场与栋栋亮着灯光的居民楼,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姜霞感慨万千——过去这里曾是一片狼藉。
低矮的破旧砖房煤烟呛人,崎岖的羊肠小路泥泞难行,这边是百姓抱怨,那边是社区干部叫苦不迭,一片棚户社区好似涣散的“城寨”。
“1.2平方公里内住着1.6万人,拆迁后,各地大量棚户区居民涌入这里,变成新‘楼房棚户’,打麻将的多,百姓舒心日子少。”姜霞面对的管理难题,在鹤岗不止一处。
2013年,鹤岗市大面积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我们共拆迁平房2300余户,回迁安置居民一万余人。”鹤岗市北山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影说,来自不同区的群众住在了一起,社区干部的工作有了新挑战。
为改变这一现状,鹤岗的社区干部决定为这些“棚户社区”来个大变身,第一步便是改善服务群众的软硬件。
借助棚户区改造工程,沿河社区拥有了集办公、服务、居民娱乐为一体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还修建了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66岁的房广英是沿河社区退休的老主任,她清楚地记得十年前只能在家里办公、开会要向别人借房子的窘境。“那时候社区就三个干部,服务1000多名居民。”如今,在新的办公楼图书室,她与许多居民有了看书休闲的地方,“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现在繁杂的社区服务,也基本都归纳到了一部手机里。沿河社区所属的兴建路办事处主任戚欣介绍,办事处不仅通过公众号满足了居民办事、咨询的需要,还在微信群中为辖区居民及时发布最新通知、推送优惠政策等,“动动手指免去了排队困扰”。
解决了“事”的问题,更复杂的“人”的问题又摆在了桌面上。人口复杂且相对贫困,姜霞、王丽影所管理的社区群众精神风貌显得消极,“吵架的多、互助的少”。
为此,北山社区、沿河社区等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将党员派驻到各居民楼中,定期深入每家每户中沟通、帮助群众,还协调驻区的各领域党组织,共同进行普法教育、治安联防等工作。
北山社区“池兰”党支部书记梁池兰便是党员引领的典型代表。她定期带领社区23名党员居民志愿者排查走访辖区空巢老人、困难群体、留守儿童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爱,还带领社区志愿者走进辖区公园,在人流当中捡拾白色垃圾,提高环保意识和群众素养。
社区矛盾明显减少。“过去调和邻里关系是我们的重要工作,现在一年都不一定有一次调解纠纷的活儿。”王丽影说。
社区治理这几年越来越有人情味。在沿河社区服务中心楼梯间不起眼的拐角处,数十件棉衣整齐挂起。“这都是党员群众自发捐献的衣服,辖区居民可以随来随取,不用打招呼。”戚欣说,该社区如今已累计捐赠了数千件“爱心衣服”。
沿河社区建立了“爱心银行”,党员群众做好事可以积分,分值可以兑换物品或是选择受助,沿河社区服务中心的“爱心银行”展板上,记录着400余名党员群众的爱心故事。
在鹤岗,类似北山、沿河社区传递正能量的故事还有很多。许多社区还录制了“微视频”宣传片,通过大屏幕播放,让典型故事以文字、声音的方式在辖区内广为流传,成为风尚。一批原先的“棚户社区”正变为基层治理的样板。
鹤岗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赵俊友介绍,目前鹤岗市区70多个社区中,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就有31个,该市正在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综合平台,集纳计生、医保等功能。
“鹤岗市社区改扩建工程去年一年投入5000多万元,近3年,年年提升社区干部工资,现在一个社区平均拥有9至10位工作人员。”鹤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关德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