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送科技下基层,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是这样扶贫又扶志的

财经

2019-03-03 11:05

“送科技下基层”是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下基层惠民生”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委员会与中国科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平台和载体,从2008年至今已持续11年。

这一活动面向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旨在通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营造崇尚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

去年,送科技下基层活动采用了跟往年很不同的做法。

据介绍,2018年9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与中国科协联合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靖西市开展送科技下基层活动。基于产业扶贫、长期帮扶的考虑,副主任曹健林提议根据当地产业需求,选准项目,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好政协委员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为帮助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尽政协委员的一份力。

按照这一思路,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在与地方积极沟通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靖西市政府签订桑蚕产业科技战略支撑协议。据蚕业研究所专家估计,预计仅桑蚕品种改良一项,即可实现养殖户年收入翻一番。活动还捐赠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物资32万元,开展科普讲座6场。在与基层干部群众的面对面交流中,委员们纷纷表示深受教益。

为什么会推动当地发展桑蚕产业,科技扶贫该怎么扶,如何才能扶贫又扶志?3月1日,曹健林在其办公室向澎湃新闻一一解答。

曹健林此前曾任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中科院副院长,2006年至2015年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18年3月出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以下以曹健林的自述方式呈现,澎湃新闻有所编辑

谈缘起:科技能改变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

我是去年年初进的全国政协,对过去如何联系送科技下基层的活动没有切身体会。但是我有一点了解,我听政协的同志们讲,他们过去的送科技下基层,一会儿这个地方、一会儿那个地方,老在换地方。

我原来在科技部工作,科技部也有些扶贫的点,科技部的扶贫点会盯着一个地区,很长时间一直做下去。比如说我们有延安点、井冈山点、大别山点,我在科技部任职的九年多时间里,延安点和井冈山点我都去过。我们的一个经验就是,科技不是一天就能见效的,它需要长期支持。

延安和井冈山这两个点,科技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延安地区属于西北黄土高原,雨水比较少,植被的形成很不容易,但是破坏起来很快,因此当地人很早就开始减少种地,60度以上坡地就不种地了,也不准放牧。不准放牧,又不种地,地能干什么?有一部分种了果树,还有一部分不太适合种果树,在那些地方,科技部从80年代到现在30多年间,一直支持当地发展大棚种菜,帮助他们引种、推广种植技术,甚至帮助他们建互联网、跑销售。

我到当地去看,满山都是绿的,当地人沿着向阳的山坡搭了很多大棚,种黄瓜、种茄子、种西红柿等,引进的是一些良种。我们大部分的蔬菜属于一年生,而当地的蔬菜是多年生,种了以后可以长两年、三年,而且长得很高大。包括大棚里的滴灌等设施、授粉等技术,都很先进,因此农民基本上靠种菜为生。可以说科技在改变延安农民的生活以及延安整个生态环境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把我的这些感受跟同志们提出了,正好他们也有这个感觉,觉得老换地方不行,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些重点?于是我们就选择了广西这样一个地区。

谈经过:没想到桑可以这样种、蚕可以这样养

我们先做了一些功课,也跟广西地方联系了一下,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到靖西看过以后,我们就发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发展桑蚕产业。

第一,那个地方特别适合养蚕,在其他地区我们从未见过。在长三角一带,因为冬天很冷所以要有专门的蚕房。但在靖西,人们平一块地,拿塑料围起来,搭一个简易大棚,里面放一些台子,桑叶就撒在上面。因为当地不冷,气候条件非常优越。

第二,我也没见过那样种桑树的。他们把桑树种得像菜一样,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桑叶,然后用收割机去割。因为这个地方雨水足、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种植密度也高。

其次,靖西等地的产业链还有非常大的潜力。我们在当地看到一些缫丝厂,都是从江浙一带转移过来的,设备很破旧。要改造这些设备很容易,中国有很多生产这类设备的工厂,但是需要有人牵线搭桥,我们就做了牵线搭桥的工作。

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些是农科院的桑蚕专家,我看到当地养的蚕长得挺大的,但那些专家说这个蚕怎么怎么不好,如果改变品种的话,产量翻番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桑蚕产业,还有缫丝、纺织等,我觉得可以把产业链做完整,特别是要上档次,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谈扶志:用科技开眼界、上手段

我们到靖西去,听他们讲了扶贫工作,的确,基层的同志很不容易。基层同志在扶贫工作中有伤亡、有牺牲,现在还有“军令状”,不摘帽干部不能撤等。但是我觉得这是对的,因为我们讲不忘初心,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就是要替老百姓谋福利。

讲精神扶贫的话,我个人认为科技主要能起到两点作用。第一,要让他们开眼界。

造成贫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activity(活跃度)不够,他老是觉得维持几千年来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能活着,仅此而已。但是科技却可以让他们开眼界。比如利用通信技术,让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以换一个活法,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生产方式都可以改变。

二是上手段。光有眼界还不行,你还得有办法。

当然,还要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有一些贫困是因病,或是天灾人祸,科技也能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比如远程医疗,比如一些现代化的手段使得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它的残疾等。这些都可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头两个,我觉得在精神上可以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