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牛市还是熊市 如何让自己投资更为有效
近期A股春节之后上证指数大涨20%上去,很多人就给出了牛市论的说法,至于是否牛市我们暂且不说,但是做投资不能跟风盲目这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不是老妖这次要泼冷水,而是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做投资尽量不宜跟风,谁说这个赚钱就买这个,如果真的都这样子的话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韭菜了。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投资更为有效呢?
投资不盲目跟风
首先,第一点老妖要说的就是这个跟风的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股票,还出现在基金市场或者其他理财产品市场。对于一些基金产品,很多朋友总喜欢买明星基金产品,比如近几年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基金,前几年翻倍上去的行情是熊市期间涨得最好的消费板块基金之一,就有很多人觉得这个基金不错,近几年的收益率很高,那就跟进去买。但是往往忽略了买入点,跟风买入的时候或许就跌了,2017年白酒基金是几乎所有行业板块涨得最好的,然后各种吹贵州茅台会涨到多高,板块基金会涨多高等等。
可是等到2018年初的时候,A股经历了一年的熊市,同样的白酒基金2018年6月份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回踩,跌幅一度近乎40%,而春节以来这个白酒基金的涨幅近乎30%左右。一跌一涨可见损失和收益就不一样,也就是去年6月份买的目前来看还没解套,但是如果是春节前后买的,近期涨幅就有近30%的收益。这点要说的就是不要觉得明星基金收益好就盲目买,买的时候也要根据行情做判断,当然,有些人说要做定投,所以随便买,每个月都买,照样降低成本。这点是没错,但是做投资最好是尽量买的低一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但是尽量对市场做一些判断再去购买相关产品是必须的。比如熊市行情的时候,市场一直跌那就缓缓,当市场有所缓和的时候要低位购买再去购买不迟。
波段结构性操作
其次,波段结构性操作。对于一些朋友来说,或许喜欢一直长期持有一个股票或者一个基金。价值投资这点老妖也是觉得可以,但是在A股市场没有出现牛市前,长期持有是比较亏的,一方面跑输大盘,跑输通胀,另一方面会让自己的投资价值缩小化,并不能最大化的达到增值保值效果。很多做股票或者基金的朋友其实都是小白,他们不懂得分析股市,不懂得分析基金,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一点可以通过学习以及进去一些板块行业论坛看较为专业的人士是怎么说的,或者找自己的理财经理,比如银行的理财经理,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进行询问,当然也不可能每个投资顾问或者理财经理都能给出最好的买点,但是至少能给你的投资一些建议。
当然,最好是自己学习一些投资知识为主,无论行情在牛市还是熊市,波段结构性操作的投资更有意义,尤其是熊市的时候,不是所有的行情都是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当市场具备热点的时候,某个板块就具备炒作价值,那么他们相关的股票或者基金就会获得追捧。就好比去年熊市的时候中美经贸问题,利好的是科技股,尤其是芯片,那么芯片的股票以及芯片相关的基金就会有比较好的涨幅,这个时候板块的投资价值就出现,熊市也有板块热点基金可以参与,但是不宜长线持就是。而去年底出现的新基建基础下,5G,特高压、人工智能等相关股票和基金也受追捧,春节前后A股还没涨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股票和基金就在涨了,这也同样证明了熊市不是没有板块或者基金适合投资。在熊市或者牛市的时候,要懂得通过政策面因素来获取热点,寻找热点板块股票或者基金进行配置,市场热点轮换的时候股票或者基金波段性操作即可。
给自己一个适当的目标价
最后,给自己一个适当的目标价。很多人买股票或者买基金买点可能不会高,但是当涨的时候不懂得抛,结果等到行情结束回踩的时候就感叹自己没卖被套牢了。这是很多散户或者新手的毛病,就像老妖春节前建议配置的中证500指数型基金,个人对于板块没想到会涨超过20%这么多上去,当然,我当时给的区间主要在春节后10%—15%收益离场为主,那个时候大涨离场落袋,后面还是一直涨。有些人觉得卖早了,但是对个人来说,对于赚钱这种事情,无论什么时候卖,只要获利了就没有什么早不早,主要是给自己设置一个适当的目标价格就是了。尤其是一些投资股票的人,短线有些人说如果10%就觉得不错,但是涨了10%之后后面又涨了20%以上觉得亏了,心理就不平衡了,这种就没必要。短线和长线不能同日而语,比如设置中线投资价值一个股票或者基金30%以上那应该已经算不错了,这里的短线在老妖看来是两周以内,中线至少要三个月以上。
结语: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都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有些人不懂得基金就说基金很坑,买了的人也被套,就如上述说的买在白酒最高点的时候半年被套40%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说买基金本来是为了保值增值,但结果进坑。这个就是小白了,如果你要保值增值,那购买货币型基金就没事啊,当然,货币型基金无论熊市还是牛市他的收益都不高,只能说比银行活期利率高一些罢了。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股票为主的,股市大跌的话,这类型基金也会跌,所以投资基金前先看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投资期望。如果自己的投资期望值比较高,那就要承受那种大跌的风险。
原创不易,求点赞加关注,了解更多财经方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