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旷视科技:坚持收敛和聚焦 打造AIoT时代的操作系统

财经

2019-03-02 19:32

文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日前,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一行来到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在参观了由旷视科技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城市大脑”、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落地应用情况后,李萌强调,旷视作为具有中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ai公司,希望能够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持续创造最大价值。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前排右三)莅临旷视科技,在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前排右二)的陪同下对公司进行调研

此次调研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ai行业俨然已经进入政策红利时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时刻,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将如何变优势为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业态的形成呢?

持续聚焦,旷视提升核心商业竞争力

如今,随着技术的初步落地,各大ai厂商都在想方设法来抓住不同行业的需求,建立自己的阵地。在这场白热化的“战役”中,旷视凭借着在三方面的持续聚焦,成为了ai企业中的佼佼者。

1、算法聚焦,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

形形色色的传感器,如今几乎已经覆盖到了各个领域,从航空航天到汽车交通,从智能家居到医疗健康等等。在传感器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是智能物联网在人类生活领域的推广第一步。随着智能物联网概念的普及,单个技术应用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ai企业迫切寻求升级之道。

企业的一切升级都应该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展开,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能力的过度分散,就会使得核心优势难以凸显,技术开发难度也更大。所以,在愈演愈烈的ai战役中,企业要如何将自己的优势完整移植到系统上,实现品牌、战略的升级?

2019年1月旷视宣布将logo从“Face++旷视”升级为“Megvii旷视

成立于2011年的旷视科技是中国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和产品化开发的ai企业,公司由内到外都具有一种“极客”气质,坚信技术便能够改变世界。在“技术信仰”的驱动下,旷视很早就认识到了自身的核心基因——算法,并在核心算法与模型上不断突破。

2016年,旷视吸收整合云计算与超算中心的各自优势,搭建了软硬结合的深度学习云平台Brain++,使其既有前者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又兼具后者的高性能,在底层上为旷视研究院的技术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Brain++ 不仅是旷视ai技术生产的核心引擎(ai Engine),更是旷视非凡科技的源动力。

基于算法核心能力,旷视在算法外包了两层,一层是实现物理世界中人、物、场的数字化,另一层便是最外面和硬件连接的这一层。如此,一个软硬结合的智能物联系统便诞生了。

2、人才聚焦,技术革新的后劲是否充足?

ai人才战盛行的今天,优秀的研发团队无疑是技术革新的强劲助力。但是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都是屈指可数。

《中国人工智能ABC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由于传统教育机构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方案转型升级滞后,基本不能满足人工智产业化的需要。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从学校里寻找相应背景的人才,或从职场上寻找年轻且有学习能力的人,进入到企业体系里,通过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另一种是企业在人才未完成学业时开始介入,由企业赋能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目前主要在前沿的互联网公司、平台型公司,这些公司可以提供平台、方法与算法,学习者进入这个平台学习理论知识和直接开展编程实践,逐步成为ABC相关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旷视科技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其创始团队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现有员工超过200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海归8%,博士4%,硕士30%,本科60%,研发团队占比超过60%。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旷视始终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人才投入。一方面,旷视拥有完善、系统的ai人才培训机制,与西安交大、香港科大、上海科大等高等学府成立了高校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旷视为研究人员提供完备的硬件开发设备和强大的服务器阵列,可同时为多项工程提供深度学习运算支持,给ai人才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和工具。

3、场景聚焦,核心能力能否成为商业能力?

在了解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后,企业还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此才能和更多合作伙伴分工明确,通过核心能力做到领域最强,进而筑高壁垒,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那么,最重要的定位应该如何确认呢?

任何技术的落地都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去不断试错和迭代,寻找定位的第一步便是找准落地场景。旷视创始人印奇在采访中曾提到,“如果你无法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却说自己是一个平台公司,这是大部分ai公司在起步时可能会犯的错误。旷视希望能成为一家扎实的公司,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我们越来越相信要找到场景,扎进去。”

因此,旷视找准了服务的三个场景,一为以城市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大脑场景,发力点在城市管理和智慧地产,二为包含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的供应链大脑场景,三为以手机为核心的个人生活大脑场景,基于这三大场景,旷视完成了“算法平台技术提供商”到“智能物联方案提供商”的升级,也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驶入快车道之前,先回答这几个问题

虽然旷视已经传来了aioT的好消息,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仍不长,在驶入快车道之前,行业还需直面两个问题。

1、真功夫还是假把式,先得拿出来溜溜

企业是否拥有真功夫,首先表现在对行业的理解和技术的成熟上。2019年2月1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海淀区深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央企和民营企业调研时强调,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多种发展要素对接平台,积极为符合首都定位的各类企业做好服务,营造共同向上奋斗的良好发展氛围,确保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2019年开年调研旷视科技

这番话是国内重视基础科研的表现,也给了行业许多信息,其中,搭建“对接平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理念——只有能够接入终端客户,并为其创造真正的价值,才算是真正成功的系统,比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是否有用,产品是“真功夫”还是“假把式”,在于厂商是否能深刻理解行业、领跑行业,旷视“构建驱动百亿台智能设备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宏伟愿景,与中国加强基础科研目标一致,也因此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2、回报周期长,如何跨过讲故事阶段

如今,aioT的出现只是第一步,只有产品深入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全面推广和铺开,才算是完成了商业闭环,当然,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这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在这之前,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积累,在长时间内打磨自己的ai算法引擎和IoT操作系统,才能为未来的商业竞争铺设基石,并保证业务之间不出现断层。

在这方面,成立了8年的旷视科技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技术方面,旷视的核心人脸识别技术被美国著名科技评论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定为全球十大突破技术,在各项国际人工智能顶级竞赛中,旷视曾多次击败Google、Facebook、Microsoft等科技巨头,揽获25项世界技术评测第一。

旷视入围快公司最具创新力企业中国区Top10

在业务上,旷视营收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在国内市场,赢取了一大批国内优质头部客户,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以及华润、凯德等地产集团;在国际市场,也实现了海外四大洲的市场拓展。

技术不是归处,企业价值才具有深远意义

如今,在ai这个赛道上,各大厂商都忙着“秀肌肉”,然而,技术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如何被大众承认和喜爱才是保证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归根究底,技术也只是一种服务大众的手段而已,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企业有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业担当。

1、人工智能企业如何引领实体经济产业升级

传统实业通过自身技术和实力去拥抱ai的挑战很大,一方面,实业的内部业务流程太长,既往的数字化程度不够,导致尾大不掉,另一方面,ai+实业的跨度太大,对高层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传统实业需要一个ai系统,连接更多的物联网设备,弥补本身产业ai化的不足。

如何切入传统实业?旷视发布了河图合作伙伴计划,希望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比如设备厂商、系统厂商、集成厂商和各种类型的客户都能加入到这样计划中,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的命题下,企业的诚意和担当显得尤为可贵,结盟、共同优化行业效率,也成为企业价值的表达渠道。

2、生于斯长于斯,本地企业如何带动当地发展

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企业应该与人一般,是有归属的。于情,在人工智能企业成长过程中,当地政府和行业给予了企业十分大的支持;于理,企业依托于当地,在当地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加了解行业在本地的需求和壁垒,所以,企业成长于此,又能为此地注入ai力量,是企业价值得以实现的渠道之一。

如今的ai领域独角兽旷视科技,成长于北京,也想要服务北京,不仅在具体技术应用上发挥积极作用,去年十一月,旷视更是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发布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自身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数据挖掘、人才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基础理论、顶尖人才、企业创新和发展政策的源头。

结论:

总而言之,aioT在旷视的演绎下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但这个赛道太拥挤,后来者在行业理解和积累上想要追赶还是十分不易,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总是容易被大众所认可。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