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放映机你不一定见过,40年后是否还能勾起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看电影,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娱乐活动了,但是在80年代,看电影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如果还能操作电影放映机,那更是一件令大家羡慕的事情。
“搬凳子、抢位置”,晚饭后早早拿着凳子霸位,满怀期待地等电影开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电影放映日的情景。当时村民们、小孩子们在大屏幕下,看着电影,听着电影放映机转动的声音,心里满是新奇。长大后,老式电影放映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留住这份记忆,我们久去回顾一下,近日,笔者联系了了曾经的一位电影放映人王宝来,这名已经年过70旬的讲述人,将他有关电影放映的故事缓缓道来。在他的故事里,笔者感受到了一份有温情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河南许昌就有“电影下乡”的活动。每到电影放映日,人们会早早地“搬凳子、抢位置”,等待电影开场。哒哒哒……”胶带在电影放映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大屏幕上便出现电影画面,荧屏下的男女老少都把目光聚焦于大屏幕上。
“为了表达感谢,每当电影队来到村里,村里都会请电影队吃一顿饭。”王宝来回忆道,小孩子的欢迎方式也很简单纯真,“电影队在安装胶片的时候,我们就走过去帮忙拉线架机,当时觉得好玩,还不停的问今晚上都放什么片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镇街已有能力购置自己的放映机。上世纪80年代末,禹县成立了电影队。那时候几乎每个月都有电影看了。”这让王宝来与他一样的影迷大呼过瘾,当过一段时间的电影放映员,为工厂员工和附近的村民播放电影。因为购买的老式放映机并没有配套的说明书,为了掌握放映的技术,王宝来还专门收集了一些电影放映类的工具书。经过三天三夜的学习, 王宝来终于能娴熟地操作他所收藏的放映机,这也是让他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机还是寻常家庭里的“稀罕货”,这些在乡间里堂播放的胶片电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而步入上世纪90年代,彩电逐渐普及,其便捷的观影方式、清晰的画质、新颖的剧情,都成为村民选择看电视而不再追捧露天电影的理由。从那时起,观看露天电影的人便逐渐减少了。
放映人王宝来喜欢旧物件后来经济允许后,购买了1台老式电影放映机作为收藏。让人惊讶的是,这台放映机至今还能正常运作,除了得益于设备质量过硬,这还归功于王宝来的悉心维护。“为了不让设备受潮,偶尔会拿电子设备出来擦一擦,还要偶尔播放一下才耐用。”王宝来在收藏老式放映机的同时,还搜集了上百套胶片。只要装好电影胶片,启动电影放映机,小小的卧室就变身私人影院。《地道战》《渡江侦察兵》《英雄儿女》……一部部经典的电影将他带回到了童年时代,我能深深的体会到电影放映人在这些老电影中能找回年轻时的感觉。
现在的电影院的座位很舒服,环境很好,电影中加入3D等技术,在电影院看起电影来,感觉很好,画面和音质都是非常好的。在影院和网络的夹击下,21世纪“电影下乡”依然没有停止其公益惠民的步伐。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各地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免费公益电影走进社区、农村、工厂,可惜看的人却很少了。
再好的设备、再好的胶片、再专业的放映员,都难以让老派的“露天电影”跟上时代的步伐。“旧电影的画质不是很好,经常有雪花,一部影片又往往要播两三个小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看。
云淡风轻、世事变迁,但在王宝来心里,露天电影依然有着重要的位置。留住这些老式放映机和胶片便留住了珍贵记忆,不时“刷”下电影,已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露天观影虽然没有如今的影院那般舒适的体验,但却充满温情。街坊邻里会搬着自家凳仔去占位,一边摇着扇子看电影,一边吃着瓜子聊家常,这些邻里的互动让电影带上别样的温度。那些曾经活跃在乡村的老式放映机和胶片为村民们制造着美好的集体回忆,这些在如今的电影院却难以实现。
留不住时代的步伐,只能留住美好的记忆,1台放映机见证了多少电影放映人的青春岁月。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青春为当时的人们带去欢声笑语,向老一辈电影放映人致敬。
(来源:蚂蚁影视365)